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策略探索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 声调语言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摘要】:现有的声调教学模式缺乏对声调性质、发声方法的阐释,很难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难以和语言交际接轨,教学方式也相对单调且不够直观。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在声调偏误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存在静态声调与语流声调偏误不一致的情况。由此,我们提出三点改进策略:(1)在获得声调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感性认识;(2)以交际为原则,分层次教学;(3)使用Praat软件进行反馈式教学。
[Abstract]:The present teaching mode of tone is short of the explanation of tone nature and vocal method, it is difficult to teach step by step,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nnect with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the teaching method is relatively monotonous and not intuitive enough. Foreig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mother tongue backgrounds have both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in tone errors, and the static tone errors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current tone errors. Therefore, we propose a three-point improvement strategy: 1) strengthening the perceptual understanding on the basis of acquiring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one. (2)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is implemented by using Praat software to carry out feedback teaching.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喻江;;声调教学新教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汉卫;基础阶段声调教学四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喻江;;声调教学新教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3 池杨琴;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王茂林;;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彭玉康;胡袁圆;;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回望[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陈_g;;苏格兰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声调音高的实验研究——以两名发音人的语音样本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7 桂明超,杨吉春;再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干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军;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2 王迈;汉日语音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刘佳平;初级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张虹;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新伟;中韩汉字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淑平;藏族(安多方言)学生学习汉语单音节声调偏误的实验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谭秋瑜;视觉反馈对外国留学生单声调习得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严彦;美国学生习得普通话第三声的声调变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储丹丹;连读变调习得偏误的优选论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拱贵;声调教学和表声读[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1期
2 蔡整莹,曹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周健;论汉语语感教学[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4 刘晓雨!100871;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承铭;;天津方言与英语在语调上的差异[J];天津教育;1980年10期
2 周绍珩;;节律特征 超音段特征[J];当代语言学;1980年03期
3 杨茂勋;;汉姙拼音文字不能迅速实现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4 瞿霭堂;;藏语的变调[J];民族语文;1981年04期
5 金有景;;《中国语言学报》1980年6月号简介[J];当代语言学;1981年03期
6 刘新友;汉语“一”的词义与变调——兼评《普通话“一” 字声调的读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7 吴叔平;重视汉语跟非汉语的比较,促进汉语科学的发展[J];汉语学习;1983年01期
8 荣鸿曾;伯归;李直合;;论声调在粤剧音乐创作中的功能[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9 ;书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10 ;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对外汉语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锦桴;;用汉语教汉语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王均;;从汉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3 赵金铭;;从一些声调语言的声调说到汉语声调[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田小琳;;汉语语法组合中的两个一致——试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5 赵淑华;;从句型统计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现代汉语句型统计与研究》介绍之二[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6 贺巍;;关于对外汉语方言教学的几个问题[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7 任雪梅;;说“不一会儿”[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8 屈承熹;;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9 刘宁;;谈汉文化的汉语表征[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10 王魁京;;他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常碰到的几个问题——对八名汉语学习者的社会言语交际情况的调查及问题分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树荣;北师大成立“汉语文化学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袁贵仁;努力拓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 曲德林 教授;面向网络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N];科学时报;2001年
4 记者 莱茵;构架教育文化出版集团[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娇龙 晓流 雪村;一社两营 格局分明[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周文翰;谁是汉语教学的“俞洪敏”[N];财经时报;2002年
7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化学院 王幼敏;“汉语热”与对外汉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记者 王衍诗;国外高校急需中国汉语教师[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丁峰;南开大学今年增设六个专业 [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朱文琴;继续发扬优势办出特色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保平;母语教学语法的定位[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艳;论普通话中表达个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学;2000年
3 左珊丹;船与桥——两部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刘谦功;外国学生汉语让步式复句习得研究及教学新思路[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7 金株希;从一次观摩课谈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8 路志英;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及课件生成系统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9 焉德才;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毛嘉宾;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781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8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