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语学习者易混淆虚词的辨析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09 07:41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教学 + 词语辨析 ; 参考:《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词语混淆现实,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归纳出包括虚词本身的语法意义、与之共现成分的语义语法特征、词的语法功能与分布、语义背景、语体色彩、句子的类型、句子的隐含意义、句子的表达功能等易混淆虚词辨析的基本视角。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aiming at the reality of Chinese learners' confus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is paper sums up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function words from three aspects: semantics, grammar and pragmatics, and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co-existing elements.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words, semantic background, stylistic color, sentence type, implicit meaning of sentence and expression function of sentence are liable to confuse the basic angle of view of function word discrimin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基金】:张博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02JAZJD740006) 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HBKOI-05/015)的资助
【分类号】:H1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真;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2 李晓琪;中介语与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3 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荣祥;语义特征分析在语法史研究中的作用——“V_1+V_2+O”向“V+C+O”演变再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莫彭龄;试论词典标注词性——兼评几本词典的词性标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付习涛;;关于构式“有+VP”[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永德,盛永生;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6 黄金贵;古今汉语同义词辨析异同论[J];古汉语研究;2003年03期

7 李铁范;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建设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肖升,阳西述,田祖伟;基于HNC“V+了+NP_1+的+NP_2”结构的机器理解[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宋尚美;汉韩同义词对比研究——以名词为例[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10 朴德俊;试论汉语近义动词分析框架[J];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司富珍;;链式事件结构分析[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2 张博;;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同(近)义词”处理模式分析及建议[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张明莹;;中级学生副词习得情况考查[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金春姬;;关于加强对韩初级汉语教材针对性的一些思考[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清国;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达胡白乙拉;蒙古语基本动词短语自动识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子捷;语气副词“并”与“又”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储成丽;印尼留学生“在”字简单句习得情况考察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刘谦功;外国学生汉语让步式复句习得研究及教学新思路[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方红;“侥幸”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东华;“就”和“才”的认知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永华;《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中的“与”和“给”[D];河南大学;2004年

8 黄红清;阅读理解中大脑半球在主题表征中的作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剑影;并置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陈波;小学语文教材词汇构成及常用词使用状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叔新;;同义词词典怎样处理词性[J];辞书研究;1983年03期

2 周荐;同义词语聚合是否须语法属性一致[J];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3 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1期

4 陆俭明;;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上的建树[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4期

5 程娟,许晓华;HSK单双音同义动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4期

6 钱旭菁;词义猜测的过程和猜测所用的知识——伴随性词语学习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8 季瑾;HSK甲级单双音同义动词部分不可替换的类型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9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10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青松;;英语国家学生高级汉语词汇学习过程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朴祉泳;韩国学生汉语反义词学习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张妍;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2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4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5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6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艳芳;刘运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大家;2011年14期

8 廖小琴;;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9 孙超;;认知理论在词缀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10 孙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浅谈“啦”的用法[J];华章;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7 丁可宁 吴晶;对外汉语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10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Y冒,

本文编号:1865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65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