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趋向动词“下来”的语义特点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21:47

  本文选题:下来 + 句法特点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摘要】:无论在汉语教学还是在机器翻译中,趋向动词都是一个公认的难点。虽然研究越来越深入,但真正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及机器翻译的应用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仅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个趋向动词——"下来"的句法特点、语义特点和各个意义出现的条件及形式标志,以求探索趋向动词研究的新路子,为第二汉语教学及机器翻译提供参考。
[Abstract]:In both Chinese teaching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directional verbs are a recognized difficulty. Although the research is getting deeper and deeper, there are few applied researches for TCFL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stud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ntactic features, semantic features, conditions and formal signs of each meaning of a directional verb,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directional verb.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co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语言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德根;刘小华;李丽双;;汉英机器翻译中趋向动词处理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道锋;“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邢福义;“起去”的普方古检视[J];方言;2002年02期

4 彭小川;广州话的动态助词“开”[J];方言;2002年02期

5 邢福义;“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J];方言;2003年03期

6 杨希英;趋向补语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田宇贺;对“动+趋+名”结构的初步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8 王丽彩;“来”、“去”充当的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郝维;补语的可能式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1年03期

10 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山田留里子;;“动+起来”和“动+了+起来”——汉日互译中的一些对照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高桥弥守彦;;论动补短语“走进来”[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高桥弥守彦;;关于“过”和空间词的关系[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刘富华;黄玉花;;趋向动词语法化与对外汉语补语教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李圃;;趋向动词“下来”的语义特点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文忠;中动结构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冈美智子;试论现代汉语“来/去”做趋向语一些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体与连续动作连动式[D];延边大学;2003年

4 韩书庚;汉语能性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5 吴纪梅;“出来”与宾语同现情况的系统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梅;徐州市区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7 苏俊波;《碧岩录》趋向词“来”、“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英慧;“移”类动词句法语义分析[D];延边大学;2004年

9 张华;“上/下”语义演化的认知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何忠东;《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述补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玉敏,王凌飞,李堂秋,杨晓峰;汉英机器翻译中的趋向词处理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年05期

2 卢英顺;论趋向动词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利华;;安徽亳州方言的语法特点[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彭慧;;《晋灵公不君》释义指瑕二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芜崧;;荆楚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三种复用格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樊彩霞;;通过“除了”句式透视英汉语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卢烈红;;“何莫非”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韩习武;刘春阳;;汉语动词次范畴化的形式描写[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文金;;莆仙方言的选择问句[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邢欣;;时态限制词在区分不同句型方面的作用——以兼语式与小句做宾语句的区别为例[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晓庆;现代汉语单音节制作义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翠河;汉语“在”字句与越南语“(?)”字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白萍;内蒙古额尔古纳俄罗斯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为;运用原型理论分析江西境内赣方言中虚词的句法和语义特点[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欧士博;巨野方言句法现象考察[D];山东大学;2011年

3 金丽娜;语言接触中的句法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双羽;采访体裁的词汇和句法特点[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杨皎;《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6 赵晶;现代汉语重叠式副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婧崴;“A+下来”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娟;动词AABB重叠式刍议[D];山西大学;2007年

9 王静;AA式程度副词历史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10 袁丽杰;《国语》名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4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84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