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母语者汉语动结式习得偏误分析——基于构式语法的偏误分析
本文选题:汉语动结式 + 偏误分析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动结式是汉语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结构系统。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由于母语影响或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在使用动结式时常会出现偏误。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结式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借助构式语法深入分析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迁移影响和语内干扰。据此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减少负迁移和语内干扰的影响,重视构式语法教学。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e system in Chinese . In the case of Chinese learners , there will be some errors in the use of dynamic formulas .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 this paper sums up the types of errors that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 and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of errors due to the structure - type grammar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and intra - language interference should be reduce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eaching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春雍;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车慧;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金宗燮;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结果补语的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茜;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偏误合成词的情况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燕飞;越南学生习得汉语状语的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建成;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中的言语加工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赵焕改;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使用条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梁雪垠;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江;从《汉语初级教程》看对外汉语教学补语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岳利民;作结果补语的"清楚"的词性及语义指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秦洪武;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4 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谢多勇;浅析现代汉语中的“V到”结构[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6 高晓梅;汉语动结式的语义分析[J];黑河学刊;2003年04期
7 辛永芬;论能够做结果补语的动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丽彩;“来”、“去”充当的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黄玉花;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徐国玉;动补宾结构管见[J];汉语学习;198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秀芬;汉泰趋向补语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魏耕耘;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2年
4 沈灿淑;“V到X”中“到”的解析——表结果的功能类成分的确认[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凌云;动量短语句法歧解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莹;“V到”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7 韩书庚;汉语能性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8 王晓强;数量短语及其相关问题[D];山西大学;2003年
9 金善熙;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欢;器官量词的多视角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华梅;;维吾尔族学生使用交互动词偏误分析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张全生;何真;;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才”和“就”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3 董华荣;郑培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法学习中的偏误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李燕洲;;越南留学生汉语“是……的”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5 曾立英;;留学生汉语词语表达偏误的类型及教学策略[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年01期
6 辛亚宁;;意大利留学生习得汉语两字调的偏误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杨阳;;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李飞;;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张燕平;;“能”与“可以”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10 饶春;王煜景;;美国学生“比”字句偏误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建强;;略论中介语理论与PSC[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宋丽娴;;斯瓦希里语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4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萨仁其其格;蒙古学生汉语中介语名、动、形词汇偏误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卢智f,
本文编号:1908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0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