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沪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语法应该研究什么
本文选题:第二语言 + 汉语语法研究 ; 参考:《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Abstract]:......
【分类号】:H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讯[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2 赵海莲;;浅析文化与第二语言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3 郭粲;;香港少数族裔学生中文教学状况及建议[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4 周有光;;中文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J];视野;2011年14期
5 周有光;;中文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J];读者(原创版);2011年06期
6 周有光;;中文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J];金融博览;2011年09期
7 I.Kecskes;L.Albertazzi;王勤玲;;《双语的认知面面观》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8 蔡彬;;配价语法与汉语研究[J];才智;2011年20期
9 ;邵敬敏著《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1978-2008)》出版[J];语文研究;2011年03期
10 匡倩;;基于双语动态心理词汇表征模式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丰国欣;;第二语言心理表征的认知网络结构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旺熹;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问题研究的基本态势[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杨琴;常云;杜醒;董奇;;音乐能力和音乐训练经验对汉语儿童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珂;;龚千炎语法思想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胡明扬;;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魏志成;;汉语句型系统的解构与重构提要[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俊萍;冯志伟;;CTT在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自俭;;我们为什么倡导学习字本位理论(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大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旭;“妈妈腔”教学程序或可帮成人轻松学外语[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5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刘禹兵提供;新加坡人有机会到法国担任汉语助教[N];今日信息报;2009年
7 朱俊玄 商务印书馆;《语法分析讲稿》:方法与问题并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李琼;上课讲外语就是双语教学?[N];贵阳日报;2007年
9 ;汉语国际推广应从“洋娃娃”抓起[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慧峰;“中国机会”升温汉语热[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语义提取:基于第二语言词汇能力角度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2 杨海明;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萧国政;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向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何静;第二语言伴随性词汇习得中任务含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吴晓芳;张斌语法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俊和;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温振兴;《祖堂集》助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康;第二语言词汇难度及难度因素分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晓丽;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深度和广度的频率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辛敏裕;关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4 王茜;第二语言为汉语的汉字学习的遗忘进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亮;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写作能力测验方式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许旭;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心理过程[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徐晖;(汉英)双语教学语境中的母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秀芳;《搜神记》疑问句判断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关系以及其阅读加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10 马新芳;对第二语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09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0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