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语义地图模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汉英人体名量词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7 13:03

  本文选题:语义地图模型 + 类型学 ; 参考:《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摘要】:语义地图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语言研究的多个方面发挥着作用。这一分析工具在对外汉语语法及词汇教学、偏误分析、教材建设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汉语和英语中的人体名词作临时量词的多功能语法现象,反映出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概念维度上的共性与差异。采用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不同语言的共性与差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多个方面。
[Abstract]:As a new research method and analysis tool of linguistic typology, semantic map mod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of language research. This tool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maneuverability i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error analysis and textbook construction. The multifunctional grammatical phenomenon of human body nouns as temporary classifie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flec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conceptual dimensions.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languages by using semantic map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利,聂春梅;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年01期

2 李玄玉;;关于人体器官的量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李淑娟;“一身冷汗”类短语的再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碧蓉;;人体词语研究概况及问题分析[J];英语研究;2012年01期

2 郭慧;;转类量词的认知考察——从象似性和激活看名词活用为量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3 曾传禄;;汉语临时物量词语义的认知阐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4 过国娇;;汉语工具动量词的历时考察及成因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彭媛;;汉语量词的语义演变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孙宁;;一A一B格式初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刘晨红;;器官名词作临时名量词的认知分析[J];修辞学习;2007年03期

8 蒋颖;汉语名量词虚化的三种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马飞鹏;;近年来现代汉语临时名量词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7期

10 党兰玲;;借用名词表量的跨语言比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柏威;俄汉语量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张媛;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庆;语言非范畴理论下英语名词功能多义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丰福华;汉语人体眉眼词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李雪丽;现代汉语“-A-B”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尔胜;《水浒全传》量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5 周丽颖;名词与量词关系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6 邵勤;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新祥;词类转换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周毕吉;现代汉语人体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莹;名词非范畴化的制约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倩;汉语名量词的表量功能与非表量功能[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殷志平;关于“一身冷汗”一类短语的性质和特点[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大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2 汉交;;中国召开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4期

3 汉综;;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赴菲律宾讲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4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5 鲁俐;关于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兼聘制教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因材施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8 ;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J];民族语文;2006年05期

9 范媛媛;;由结构主义看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1期

10 王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3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冰洁;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本报记者  红娟;李朋义:厉兵秣马“抢滩”对外汉语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执笔 高赛;汉语“走出去”是件大好事[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冯爱君;我省将派20名赴美汉语教学志愿者[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郝中实;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汉语“走出去”[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明;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4 赵晓琼;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媒介[D];兰州大学;2012年

5 许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汪美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张f^文;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材中文化项目评估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8 邹津津;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文化调适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张云;中国强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2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42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