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成绩测试新模式之探索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口语成绩测试 + 真实性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摘要】:本文提出:口语成绩测试应强调真实性、互动性原则;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与水平测试有着一定的联系,以所学内容为范围,目标是检测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考查的语言单位是语段,考查的语言形式是对话与独白,朗读的试题除了测语音外还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文章最后从试题设计、调查问卷等几个环节对口语成绩测试的新模式进行探索。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oral test should emphasize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nd interactivity;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student-oriented; it should have a certa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ficiency test, and the goal is to test the students' verb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 language unit of the examination is the segment, the language form of the examination is dialogue and monologue, and the reading question can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addition to the phonetic test.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new model of oral test from the aspects of test design, questionnair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颂浩;口语测试的组织与实施探索[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刘颂浩,钱旭菁,汪燕;交际策略与口语测试[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李海燕,蔡云凌,刘颂浩;口语分班测试题型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琴;;论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刘丹;;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3 吴伊南;试论八级考试大纲的重新修订及其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4 刘颂浩,汪燕;“把”字句练习设计中的语境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5 郑玉琪 ,熊明丽;大学英语口试改进设想:一项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6 盛越,管博;配对形式在口语考试中的作用——从剑桥第一证书口试看配对形式的作用[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张萱;从跨文化能力看大学英语口语测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徐海铭;谢忠明;;我国英语专业口语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梁书轩;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普及化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覃新宇;关于大学英语口语测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甄凤超;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外语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研究:COLSEC中的预构成语块、图式、语用特征及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2 王笃勤;环境适应型评价模型及其在大学英语评价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之南;中国高校学生英语口语策略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反拨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艳;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唐耀彩;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张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段艳玲;目标、教学、评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赵蓉;[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陈媛;合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基于口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薛国宏;对高中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小平;高考英语口试模式构建及实践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婵;[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颂浩;口语测试的组织与实施探索[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庆本,许雪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高等)口试评分的误差控制[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3 竟成;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法大纲[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4 徐子亮;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心理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5 赵金铭;“九五”期间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6 高海虹!214062;交际策略能力研究报告——观念与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7 傅政,庞继贤,周星;中国入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及需求预测[J];外语界;2001年05期
8 崔希亮;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2期
9 吕必松;关于语言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郑懿德;;从历年试卷看听力口语课的教学及其测试问题[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2 陈贤纯;;语言是不是知识[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3 王魁京;;他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常碰到的几个问题——对八名汉语学习者的社会言语交际情况的调查及问题分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4 洪丽芬;;马来西亚汉语学生与教师的交际策略探讨[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5 罗青松;;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新战;;论应用写作的真实性[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高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方绪军;;专项汉语测试的特点及研发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1期
4 郑荣馨;;论修辞策略的评价标准[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吕公礼;真实准则的哲学认识论背景及理论逻辑模式[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6 周胜;;语言测试各环节真实性概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6期
7 马曦;;汉语口语测试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庄元莉;外语教学读写过程中的“真实性”个案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周幸锴;;浅论科技论文的可读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建梅;;论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龙剑平;;汉字楷体的形成及其发展[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樊立三;亢世勇;王兴隆;马永腾;;语文词典标注词性的基本原则[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恺琴;;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洁民;;论学术论文写作中材料的鉴别取舍[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5 谢凯;;略谈共青团工作应用写作教学创新思维训练的互动性[A];贵州写作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2年
6 马玉蕾;王振华;;类比和概念整合[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郭其慧;坚持标准 维护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与效度[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2 杨玉东 河南省林州市文化局;年终总结撰写“四要诀”[N];中国人事报;2009年
3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姚咏梅;总有一条最佳的路联通你我他[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秦玉龙;平凉人为啥把上厕所叫“解手”?[N];平凉日报;2009年
5 青年学者 羽戈;汉字整形,为何颠倒民意?[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英华;语言学视角下的传记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雁冰;从真实性的角度看汉语中的时态算子对正极项的允准[D];湖南大学;2007年
2 夏秋惠;民事庭审语篇中的目标实现—评价理论视角[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陆晓红;对外汉语成绩测试试题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叶萍;副词“确实”和“实在”的多角度辨析[D];暨南大学;2008年
5 徐素琴;实情连接成分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朱琳;随意言谈中“不合作”现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郑国平;汉语动宾优势结构的优选论解释[D];安徽大学;2007年
8 冯文敬;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诠释与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张强;关于非倾向性系统偏差测试员原始评分的修正[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永华;现代汉语叙实性话语标记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9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6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