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词的构成及其它
本文选题:词素 +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参考:《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01期
【摘要】:正 0.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已有不少文章作了专门论述,本文仅就对立词作些初步的探讨。对立词也叫反义复合词,是由两个语义相对或相反的词素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对于“教”和“学”都很难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来说,这种由两个语义相对的常用语素构成的对立词很有教学价值,如果方法得当,不仅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有效地扩大词汇量的作用。
[Abstract]:Positive 0. Vocabulary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vocabulary teaching have been discussed in many articles. Opposites, also called antisense compound words, are parallel compound words composed of two opposite or opposite semantic morphem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are very difficult to teach Chinese vocabulary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opposite word is of great teaching value. If the method is proper, it can not only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an also play the role of old belt new, effective expansion of vocabular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旖晨;;从“元”到“头”:论口语对书面语的历时渗透[J];语文学刊;2009年17期
2 张青琳;词素性与词性的关系[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刁骧;胡幼平;;浅谈词素翻译法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3期
4 涂光禄;贵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方言;1987年03期
5 彭胜华;多音节音译词的单音词素化[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6 陈隆圣;“率先遭遇”自找麻烦[J];咬文嚼字;1999年08期
7 王世友;现代汉语字典标注词性的几个基本问题[J];辞书研究;2001年04期
8 何艳丽;;再谈语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1期
9 侯广旭;也谈汉英“回环”修辞格——与刘英凯先生商榷[J];现代外语;1994年03期
10 ;关于“黏”、“粘”的用法[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张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现象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人民大学 周士琦;从“驴马之争”看并列语素排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厉兵;谈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彭泽润;“做”和“作”是多余的文字区分[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张蕾;流行语,别具魅力与活力[N];文汇报;2010年
5 郑述谱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学研究所所长;从词汇学的辖域说开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符其武;琼北闽语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程;对外汉语教学词群教学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振霞;《HSK词汇大纲》中修辞造词考察及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奕晶;反义相成词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肖群峰;合成词理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汪业宏;面向国际大企业员工的初级汉语词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包婷婷;现代汉语中与语素相关的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彦;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与词素义的提示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赵媛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字复合词构词法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陈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同义词辨析与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欣双;词汇与文化:语言相对性的跨语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9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