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化机制的类型、理据和语用条件
[Abstract]:A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mechanism, equalization consists of three types: clause equalization, complex sentence equalization and sentence group. They are suitable for Chinese-foreign translation with the same order of expression and thinking, and cultural compatible translation, which is constrained by the closeness between languages. Pragmatic conditions such as translation types and stylistic types. It has valuable practical value in compiling bilingual dictionaries, compil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ranslating textbooks, developing parallel corpus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全译求化系统研究”(ZSY10016)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吕明臣;走出“句类”的误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6 黄理兵;《现汉》词性显性标注的失误[J];辞书研究;2001年06期
7 徐枢;谭景春;;关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8 吕明臣;现代汉语话语指示功能分析[J];东疆学刊;1999年03期
9 姚振军;句法“最简方案”与“最简模式”机器翻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益芳,孟江虹;英汉形容词对比分析[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金忠;;对建构汉俄科技术语词典编纂理论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萧国政;;量词“把”的分类及使用——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玲;熊文;李义杰;刘勇;;基于知识库的现代汉语数量短语的识别[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靓;英汉对比研究及其对英汉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东升;现代汉语复杂“给”字句的最简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柳京春;汉语表达过程中的复用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沈颖青;现代汉语“V_1+V_2”状中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娟;模糊限制语及其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操礼新;英汉简单完成句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体与连续动作连动式[D];延边大学;2003年
9 张望发;“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10 姚双云;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智中;异化·归化·等化·恶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雪;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德万;从语音角度试探歧义的分类[J];文教资料;2005年28期
2 殷苏芬;;浅谈主谓谓语句的范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3期
3 林华勇;;现代汉语副词语义辖域的类型[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4 詹珊;;其为物也多姿 其为文也多采——就应用文写作教学“去文学化”问题与孟建伟教授商榷[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高雷;;翻译学词典的类型、特征及其编撰原则[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刘永清;;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潘荔霞;;论认知语境在句法歧义中的解释作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8 李修尚;;现代汉语语义指向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1期
9 张硕;;宠物命名管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1期
10 陈明富;张鹏丽;;《颜氏家训》被动句类型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井米兰;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文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莉莉;中日同素逆序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雄伟;紧缩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刘伟丽;现代汉语词的修辞派生义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陈丽丹;中文报纸广告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卢红艳;天门方言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柯移顺;《歧路灯》疑问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志清;《说文》收字与文献用字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胡涛;汉语多义词及其语义桥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2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3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