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的几点质疑

发布时间:2018-09-17 13:45
【摘要】: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自提出以来,在汉语语法本体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的发展。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三个平面的两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期待三个平面理论更加完善。
[Abstract]:Since it was put forward, the "three plane Theory" of grammar resear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grammar ontology and grammar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rammar research and teaching. But any theory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always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two problems of the three planes and expects the theory of the three planes to be more perfec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潘勇;陈云香;;新词新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邓根芹;浅谈高师现代汉语教学[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6期

4 岳利民;主宾同形结构探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飙;成语拼音书写格式刍议[J];辞书研究;2005年01期

6 齐春红;语法的定法和艺术语言的“活法”的关系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刘朝华;递系式的结构成分[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黄伟;旷书文;;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谢芷欣;我说口语结构“我说”[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忠;“老师”“教师”的语用、句法、语义互动关系考察[J];东岳论丛;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喻禾;;论比喻句中的焦点标记词“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玉敏;;谈谈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词义选配问题[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宋春阳;陆汝占;;说“纷纷”[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金珍我;;韩国学生借助母语迁移习得汉语词的利与弊[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玉华;《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华;[D];湖南大学;2002年

3 郑旭玲;面向机器翻译的汉语短语语义模式规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沈颖青;现代汉语“V_1+V_2”状中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费维宝;汉语词缀“化”与其英语对应项之对比与互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廖强;《韩非子》否定副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金春;《国语》称代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由丽萍;动词与动词搭配自动获取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俊香;汉语的“怎么”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被+X”结构句法、语义、语用平面及其规范化的探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数财;;试以“三个平面”分析主谓谓语句的类型[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海银花;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名词语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芬;现代汉语语病的三个平面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琳;汉语口语易位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姚淑艳;现代汉语存在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袁静;论现代汉语介词的隐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成晴晴;现代汉语偏正式标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付博;“介词+宾语+‘说’”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尹阳霜;现代汉语“V来V去”格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贺兵;越南留学生使用虚词“倒”、“却”、“但”的偏误考察及相关的三个平面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张志敏;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毛艳玲;“为A而A”格式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46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246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