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声字表义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8 10:41
【摘要】:形声字是现代汉字的主体。其表音、表义规律是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依据。文章对《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形声字进行了封闭性数字统计,在此基础上从形声字的等级、形旁的表义度、形旁的位置、形旁是否成字、形旁等级以及形旁构字数等各个角度,分析了形旁的表义状况及其与整字的各种关系。提出了对外汉字教学中有关形声字教学的若干建议。
[Abstract]:Phonetic charact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Its phonetic and semantic rules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makes closed digital statistics on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n the syllabu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ng term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the degree of meaning beside the shapes, the position next to the shapes, and whether the shapes are formed or no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semantic condition of the shape sid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hole character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the rank of the shape side and the number of words constructed by the shape si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分类号】:H1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丽萍;对外汉语教学用2905汉字的语音状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高立群;孟凌;;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音、形信息对汉字辨认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3 张积家,张厚粲,彭聃龄;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Ⅰ)[J];心理学报;1990年04期

4 陈宝国,彭聃龄;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仓林忠;1840-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商榷[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3 章礼强;新解“调控说”——对“需要干预说”的扬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李小平;;越界采矿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6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卢志君;;文学作品名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李思龙;;关于语言单极化和文化趋同化问题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永勤;;对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彭聃龄;;汉字识别与连接主义模型[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江新;;中级阶段日韩学生汉语阅读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黄芳;;从chinois词条的编纂看《新小罗贝尔词典2007》的几点编纂失误之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定泰;郭明惠;;双语词典前言浅议[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晓佑;;信息时代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走向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奉公;;建设科技创新网络促进中部崛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柏森;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朱桂斌;数字图像信息隐藏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小航;DRM范式下加工水平、呈现时间和注意状态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心玲;对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员村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朱宇卿;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规制的效率抗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晓郛;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体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慧敏;聚众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薇;乐平市初中校长教学领导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窦爱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韩绪芹;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莉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永明,彭瑞祥;汉语语义记忆提取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报;1985年02期

2 彭聃龄,郭德俊,张素兰;再认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J];心理学报;1985年03期

3 彭聃龄,郭德俊,张素兰;在回忆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提取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6年03期

4 张厚粲,舒华;汉字读音中的音似与形似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1989年03期

5 张积家,张厚粲,彭聃龄;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Ⅰ)[J];心理学报;1990年04期

6 宋华,张厚粲,舒华;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发展转换[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7 张武田,,冯玲;汉字属性匹配与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J];心理学报;1998年02期

8 高立群!100083;语义范畴判断中语音作用的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金玲;;形声字形符综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魏清源;;大徐本《说文》未释之亦声字[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3 仲崇山;;汉字是表音文字吗?[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4 张霁;;形声字与汉字的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3期

5 聂鹏;;大学生误读形声字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以北京高校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6 龙仕平;;声符字假借义中无文献用例的形声字声符示源考——以《说文·人部》形声字为参照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龙文希;陈拥军;;论汉字构形理据与孳乳分化之间的辩证统一[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大遂;;汉字理据的认识、利用与维护[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9 周京;;福[J];天下美食;2011年07期

10 王琨;;“弟”族字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从象形字到形声字[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新葵;张积家;;义符熟悉性对高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钟搿皏|”声字的对比分析[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思为;伍新春;;汉语儿童形声字与异体会意字语音输出的特点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赵丽明;;汉字侗文与方块侗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7 毕鸿燕;翁旭初;;与拼音文字不同的汉字家族效应[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范小英;;浅析聋生错词、误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李具双;;精编教材《医古文》教材汉字一章献疑[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说“敢”[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丰宗立;加强影像与语言的表义联系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2 杨锡彭;形旁面面观[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3 章文文;汉字岂能这样讲[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4 华松波;“陨”≠“殒”[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郴州市招旅小学 周跃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培养独立识字能力[N];湖南经济报;2003年

6 吉林省磐石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书云;在规律中教识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吴琦幸;信口开河的学者们[N];东方早报;2007年

8 张广成;“碎”音表“小”义的本字隶定[N];天水日报;2006年

9 刘曼华 作者单位:北京景山学校;集中识字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汤志鸿;猴年说“侯、候、猴”[N];中华新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3 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亚蓉;《说文解字》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卞仁海;杨树达训诂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黄思贤;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婷珠;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统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俞咏梅;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汉语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瑞汉;义音汉字系统的创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丽;《新华字典》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潘希荣;《说文》重文形声字类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志学;汉字隶变和简化对形声字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微;甲骨文形声字分期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郭常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大徐本《说文》中之形声字的改订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念峰;《段注》改订大徐本《说文》形声字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威;《金文编》形声字构形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念;常用汉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桂亮;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声字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李维肖;留学生对汉字结构中表音线索的意识及其发展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47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247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