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8-12-28 07:10
【摘要】:讨论了当前汉语新词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目标和新词语的言语技能目标。结合新词语的特点和教学实际,从引导学生掌握词族序列、谐音序列、简缩序列、类推序列、隐喻序列、转喻序列、语义序列、情境序列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词语境"的汉语新词语教学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hinese neologisms: students' learning, mastering the basic elements of new words and the target of new words' speech skil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ologisms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guide students to master word family sequence, homonym sequence, abbreviated sequence, analogy sequence, metaphor sequence, metonymy sequence, semantic sequence,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 neologisms from eight aspects, such as situational sequenc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基金】: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二语教学中的汉语新词语教学目标、原则及策略研究”的成果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聪孙;;时代的脉搏 生活的镜子——《新词新语词典》编后赘语[J];辞书研究;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小民;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助手”角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朱蕴轶;阅读活动中的认知与情感[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刘艳;浅析英语中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董广钧;段金惠;孟晨;;PRETCO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蔡文斌;;英语语法敏感性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宋丹;英语学科中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倪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对学习进度认识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吴伟萍;;篇章中的状语主位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汤九华;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润芬;徐凡;;自信心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刘宇;;浅析用英语颜色词表达的情感现象中的语法隐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3 钟雪梅;;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许秀玲;;语境中的词义猜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易静;;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错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美娟;;限定性情态动词在法律条文中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吴艺娜;;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情态表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海燕;;利用记忆心理学,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邓庆周;;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郝鸿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家骏;功能分析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竞选州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磊;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琪;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古诗饮酒五不同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杜烁;中国高校俄罗斯地理课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邹玲;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艳;英汉第三人称照应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常果;基于学习风格的英语课外辅助教学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毅;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迪;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郭云娥;一项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调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牧村;;老妈歪批新词[J];传奇文学选刊(女人100);2008年02期

2 柳娟;;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3 刘杰;卢普玲;;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策略及方法[J];才智;2009年10期

4 王铁昆;简评《1991汉语新词语》[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1期

5 郭建民,黄凌;汉语新词语英译时增补的应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覃金菊;;论汉语新词的英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4期

7 姜同绚;;类推机制视角下的新词语论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6期

8 阿孜古丽·依马木;;浅谈汉语新词语与社会发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赵越;;小议流行语与新词语[J];阅读与写作;2009年06期

10 郭建民,黄凌;汉语新词语英译时借用的应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亢世勇;姜仁涛;姜岚;李艳;;《汉语新词语学习词典》的编纂[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谢俊英;;新词语发现手段和新词语词典编纂浅谈[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邹纲;刘洋;刘群;孟遥;于浩;西野文人;亢世勇;;面向Internet的中文新词语检测[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于根元;;整理汉语新词语的若干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孙述学;;新词语语料库建设的一些构想[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洪波;;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整理和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李海英;;新词语词典中的词群现象——“大”字头词群考察[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一玲;;简缩语词散论[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9 李灵;;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一玲;;简缩手法和简缩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崔婷婷;宝鸡市区白奴痛并快乐着[N];宝鸡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唐红丽;新词语记录社会变化脉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吴小如 彭国忠;关于“入闱”和“入围”的用法[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高文元;小丛书 大世面[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蓝有林;工具书:打造精品 抵制伪劣[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莫兰;试客:“免费午餐”未必免费[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马中红;网络语言:不雷人不罢休[N];苏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武春丽;捡芝麻比捡西瓜更重要[N];中国建设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卿;词典变化折射生活变迁[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永植;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游玉祥;新词语的特点分析及其认知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曹起;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兰;2008年汉语新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高伟;近十年(2000年-2009年)汉语新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乌仁毕力格;现代汉语新词语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琳娜;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彼得罗娃·耶列娜;汉语新词语与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王成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新词语教学[D];扬州大学;2013年

7 石宁;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教学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金美嬉;针对外国学习者的汉语新词语遴选及教学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9 欧丽娅;对新世纪以来产生的汉语新词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10 吕筱静;2006-2008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3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393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