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课题指南》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发展
[Abstract]: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87, the Office of the State leading Group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tate Offi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Office") has drawn up two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s and issued project guidelines. That is, the Guide to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1988 to 1990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88 Guide'), "World Chinese Teaching", No. 3, 1988) and < "the Guid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1988 to 2000 (hereinafter'98 Guide', "World Chinese Teaching" No. 2, 1998). The author was fortunate to be in charge of drafting and drafting these two subject guides. During the drafting process, the author conducted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and extensively sought the opinions of relevant experts and scholars, so the two guidelines were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from which the author deepene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two guidelines are exactly 10 years apart. If we push it up for another 10 years, from 1978 when Lv Bisong first proposed tha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specialized subject, it is only from the "one spot" of academic research to peep at the "whole leopard"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1. From 1978 to 1987 as the preparatory stage, Lv Bisong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discipline" as the symbol and beginning; 2. The formative stage from 1988 to 1997 was marked and started by <'88 guide >, 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 after 1998 was marked and started by <'98 guide >.
【作者单位】: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分类号】:H1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宇明;;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体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2期
2 郭龙生;略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战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都话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月搜索[J];基础教育;2005年05期
2 阿John;;别让考试成为拖累[J];黄金时代;2009年02期
3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4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6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7 王丽娟;;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韵律沙龙顺利举行[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8 张盼盼;;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复试经验谈[J];中国研究生;2011年04期
9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8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9 丁可宁 吴晶;对外汉语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Y冒
本文编号:2403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0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