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功能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3-30 13:37
【摘要】:同义词与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密切相关。结合功能语言学对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词辨析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留学生对汉语同义词产生偏误的原因以及教师在教学上应采取的有效方法。
[Abstract]:Synonym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speech expre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crimination of synonyms in primary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mbination with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foreign students make errors in Chinese synonyms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hat teachers should adopt in teaching.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
【分类号】:H195;G6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亮节;;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许晓华;;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看同义词的替换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海虹;浅析《红楼梦》中回目的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陈锵明;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荆莉;;探析汉语缩略语的简缩理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潘乐;吴澜;;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张慧莲;;中国菜名里的文化微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刘晖;简析中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9 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安俊丽;黄色彩对汉语词汇的文化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燕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梁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委婉语动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李洪孝;当代大学生母语水平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晓芝;中国饮食文化英译的文化移植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熊晓华;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林桦;汉英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志毅;确定同义词的几个基本观点[J];吉林师大学报;1965年01期

2 刘叔新;略谈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J];汉语学习;1984年03期

3 贾启明;同义词在句法功能方面的区别[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4 谢文庆;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蒯振华;浅谈语境与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牛忠光;周雷;;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对比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磊;张希永;;语言理解中语境的功能(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0期

4 崔雪梅;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词义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谷志忠;语用意义、语境和隐含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6 王芳;;现代汉语社交称呼语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志毅 ,张庆云;同义词辨析(二十)[J];语文建设;2001年09期

8 吕艳;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补充作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9 徐子亮;语境在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中的认知作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谢少万;语境理论与实践新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曾海清;谌剑波;;论手机短信交际中的语言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徐英;;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问题[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谢朝群;;什么是互动语言学?[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阎德早;方瑛;;试论汉外成语词典的设例与语境[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红妹;王挺;陈火旺;;汉英机器翻译中语境知识的表示与应用[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琴;谈汉语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吴娟;呼唤真诚的语言表达[N];文汇报;2002年

5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6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7 闫廷亮;古代“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张长明;语言:人类文明的标志[N];安徽日报;2001年

10 杨泽文;网络时代的语言革命[N];北京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3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孟晓妍;若干组先秦同义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宇;委婉语社会语言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孙世明;语境语法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7 曲菁菁;语境与话语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俊丽;言语交际中语境的动态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婷婷;从信息语用学角度论翻译中语境对语义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耕科;论翻译是语境中语篇连贯的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50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450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