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01 07:09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策略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语重意合而不重形合,缺少复杂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和语义关系的主要手段。汉语的虚词大多意义复杂,用法灵活,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中一直被认为是难点。因为学生的掌握起来很困难,虚词教学因而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 本文重点分析了“子”“都”“了”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学生发生的偏误,探讨了三个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由于“子”是词缀、“都”是副词、“了”是助词,本文从这三个词延伸到这三类词以及汉语虚词的教学策略探讨。 本文分为六小节。 第一节: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子”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音、词类搭配限制和语义角度分析“子”的意义和用法,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子”偏误分析探讨“子”以及词缀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第三节:“都”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语法意义、句法位置以及语用功能三个角度来分析探讨时间、范围、语气“都”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都”的偏误来探讨“都”以及副词的教学策略。 第四节:“了”的对外汉语教学。从“了1”“了2”的角度分析“了”的意义和用法,同时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发生的“了”偏误来总结探析“了”以及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第五节: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原则及策略探析。对比分析前面积累虚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总体把握对外汉语虚词的教学原则和策略。 第六节:结语。总结全文,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子 都 了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对外汉语虚词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内容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后缀“子”的对外汉语教学13-22
- 2.1 后缀“子”的意义及用法分析13-16
- 2.1.1 “子”缀构词的音节限制13-14
- 2.1.2 “子”缀词的词类限制14-16
- 2.1.3 “子”缀构词与语义16
- 2.2 HSK动态作文库中留学生出现的“子”用法偏误及原因分析16-18
- 2.2.1 偏误类型17
- 2.2.2 少用“子”的原因分析17-18
- 2.2.3 多用“子”的原因—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18
- 2.3 “子”缀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讨18-22
- 2.3.1 分类教学19-21
- 2.3.2 改变现有的汉字练习方法,把汉字练习放在词或者词组及句子或者段落的练习中进行21
- 2.3.3 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加强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21-22
- 第三章 副词“都”的对外汉语教学22-34
- 3.1 副词“都”的意义和用法分析22-27
- 3.1.1 范围副词“都”22-24
- 3.1.2 语气副词“都”24-26
- 3.1.3 时间副词“都”26-27
- 3.2 HSK动态作文库中留学生出现的“都”用法偏误及原因分析27-30
- 3.2.1 偏误类型27-28
- 3.2.2 偏误原因分析28-30
- 3.3 “都”的教学策略以及汉语副词教学策略探讨30-34
- 3.3.1 用固定句式帮助“都”的教学30-31
- 3.3.2 上下文和语义理解,把“都”的语义、语用作为引导学生的重点31-32
- 3.3.3 从学生母语着手,寻找联系以及纠正的办法32
- 3.3.4 循序渐进32-34
- 第四章 助词“了”的对外汉语教学34-46
- 4.1 “了”的意义及用法分析34-39
- 4.1.1 “了_1”的意义及用法34-37
- 4.1.2 “了_2”的意义及用法37-39
- 4.2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出现的“了”偏误及原因分析39-43
- 4.2.1 偏误类型39-41
- 4.2.2 偏误原因分析41-43
- 4.3 “了”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探讨43-46
- 4.3.1 “了_1”的教学策略43
- 4.3.2 “了_2”的教学策略43-44
- 4.3.3 从汉语时体角度分析教学44-45
- 4.3.4 “了”的教学顺序安排45-46
- 第五章 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原则及策略探讨46-50
- 5.1 分类教学46-48
- 5.1.1 对外汉语词缀教学46-47
- 5.1.2 对外汉语副词教学47
- 5.1.3 对外汉语助词教学47-48
- 5.2 对外汉语虚词教学方法总体探析48-50
- 5.2.1 重视偏误分析,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体48
- 5.2.2 从学生母语中寻求帮助48
- 5.2.3 教材编排及课后练习应考虑到虚词48-49
- 5.2.4 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虚词教学49
- 5.2.5 从意义和用法入手,强调虚词用法教学49-50
- 第六章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茂汉;名词后缀“子”、“儿”、“头”[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李晓琪;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徐杰;“都”类副词的总括对象及其隐现、位序[J];汉语学习;1985年01期
4 史锡尧;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J];汉语学习;1990年04期
5 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6 陈忠;“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7 张黎;界变"论——关于现代汉语"了"及其相关现象[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8 王红;语气副词“都”的语义、语用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杨秋玲;现代汉语中“子”的作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解燕勤;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都”的偏误分析及思考[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琦;现代汉语名词后缀"子"的用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2 兰清;现代汉语后缀“子”构词规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策略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