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9:08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多义词的研究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一词多义现象不仅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现代语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风行的认知语义学的不同分支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多义词及词义的引申做过不同的理论解释。中国清代乾嘉时期的训诂学大师们对汉语词义引申现象进行过细致的考察和具体的研究,后世学者在他们积累的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对词义引申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词义引申的研究也不断地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然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始终是无法达到终点的,新的理论的不断产生为我们提供了看待问题的新的视角。如何从认知的角度比较全面地阐释现代汉语多义词引申义实现的方式,或者说如何用认知理论解释现代汉语多义词的本义或基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面对着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我们对现代汉语多义词的研究能否回答以下的一系列问题:汉语引申方式对以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猜词能力有无影响?有怎样的影响?汉语词义引申规律与汉语习得的效率有什么关系?在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学实践中,如何对词义引申的规律进行有效地描写和说明?如何在汉语词义引申规律的指导下进行多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于这些问题学界目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共识。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探讨,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关于汉语词义引申的认识手段,及对外汉语多义词义项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包含六章:第一章是多义词词义引申概说;第二章是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的认知类型;第三章是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的认知规律;第四章是多义词义项网络的构建;第五章是与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第六章是义项网络在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其中第一章至第三章属于现代汉语多义词的基础研究,第四章为过渡,第五章和第六章属于现代汉语多义词的应用研究。 绪论部分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多义词及词义引申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并对本文参照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 第一章界定了几组相关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几种认知理论对多义现象的不同阐释,并就多义词词义引申在同一语言中的规律性和随机性、在不同语言间的共性与个性分别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总结了多义词词义引申类型的传统分类方式,并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对现代汉语多义词本义(或基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将现代汉语多义词引申义的实现归结为四种认知手段:转移、替代、突显、整合,按照四种基本认知手段,把现代汉语多义词的词义引申分为转移性词义引申、替代性词义引申、突显性词义引申和整合性词义引申。 第三章在前面对多义词进行认知分类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现代汉语多义动词、多义形容词和多义名词的词义引申规律。包括动-动引申、动-形引申、动-名引申、形-形引申、形-动引申、形-名引申、名-名引申、名-动引申和名-形引申。 第四章是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过渡的一章。提出了“义项网络”的概念,介绍了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几种语义网络模型,并在这些模型的启发下,提出了对“义项网络图式”构建的设想。 第五章是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是关于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对留学生猜词能力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对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培训中心的44名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否了解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对留学生词语猜测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对引申规律了解的多少与词语猜测的准确率成正比。统计后还发现了影响留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多义词词义猜测能力的几种主要因素:对词语义项关系的了解程度、母语文化背景、目的语的水平,以及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的远近。其次是对几种对外汉语教材对多义词义项处理情况的考察。考察后发现几套教材都没有对多义词的处理单独说明,也没有谈及多义词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反映出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多义词的教学重视不足。 第六章在回顾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的词语释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多义词教学的义项网络教学模式,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建立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详细说明了在具体操作时的教学步骤,并以多义动词“包”为例对义项网络教学模式的使用进行了示范。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其价值以及不足之处,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词义引申 认知手段 转移 替代 突显 整合 义项网络 义项网络图式 义项网络教学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4
  • 绪论14-34
  • 一、词义引申研究现状14-18
  •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8-20
  • 三、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介绍20-34
  • 第一章 多义词词义引申概说34-49
  • 第一节 基本概念34-39
  • 一、多义词和词义引申34-35
  • 二、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35-37
  • 三、义项、义位37-38
  • 四、源义38-39
  • 第二节 多义现象的认知理论阐释39-42
  • 一、W.Croft,D.Cruse:多义词——含义界限的识解39-41
  • 二、原型、范畴理论和一词多义41
  • 三、多义词和隐喻、转喻41-42
  • 第三节 词义引申的规律性和随机性42-44
  • 一、词义引申的规律性42-43
  • 二、词义引申的随机性43-44
  • 第四节 词义引申的共性与个性44-49
  • 一、词义引申的共性44-46
  • 二、词义引申的个性46-49
  • 第二章 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的认知类型49-60
  •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义引申的传统分类49-53
  • 一、按照引申方向分类49-50
  • 二、按照引申义之间的联系类型分类50-53
  • 第二节 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联想的认知手段53-58
  • 一、转移54-55
  • 二、替代55-56
  • 三、突显56-57
  • 四、整合57-58
  • 第三节 词义引申的认知分类58-60
  • 第三章 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的认知规律60-93
  • 第一节 现代汉语多义动词的引申规律62-73
  • 一、动-动引申62-69
  • 二、动-形引申69-71
  • 三、动-名引申71-73
  • 第二节 现代汉语多义形容词的引申规律73-83
  • 一、形-形引申73-81
  • 二、形-动引申81-82
  • 三、形-名引申82-83
  • 第三节 现代汉语多义名词的引申规律83-93
  • 一、名-名引申83-89
  • 二、名-动引申89-90
  • 三、名-形引申90-93
  • 第四章 多义词义项网络的构建93-113
  • 第一节 义项网络:感知世界的心理痕迹93-94
  • 一、什么是义项网络93
  • 二、义项网络:感知世界的心理痕迹93-94
  • 第二节 几种语义网络模型介绍94-101
  • 一、心理学中的层级网络模型94-95
  • 二、心理学中的扩散性激活网络模型95-97
  • 三、认知语言学的网络模式97-101
  • 第三节 义项网络图式的构建101-113
  • 一、关于义项网络的基本构想101-102
  • 二、描写义项网络图式的基本步骤102
  • 三、义项网络图式的描写举例102-112
  • 四、描写义项网络图式的意义112-113
  • 第五章 与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113-129
  • 第一节 关于多义词词义引申规律对留学生猜词能力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113-122
  • 一、研究的问题113-114
  • 二、调查对象114
  • 三、实验手段114
  • 四、实验过程114-116
  • 五、数据的统计与分析116-121
  • 六、结论121-122
  • 第二节 几种对外汉语教材对多义词义项处理情况考察122-129
  • 一、教材的选取122-123
  • 二、各教材词汇编写体例的说明123-126
  • 三、各教材生词表和相关注释对多义词的处理示例126-127
  • 四、各教材对多义词处理情况的分析127-129
  • 第六章 义项网络在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129-145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释义方法回顾129-133
  • 第二节 多义词义项网络教学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133-136
  • 一、多义词义项网络教学133
  • 二、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影响记忆的要素133-135
  • 三、多义词义项网络教学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135-136
  • 第三节 多义词义项网络教学模式136-145
  • 一、多义词义项网络教学模式的构想136-137
  • 二、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137-139
  • 三、教学示例139-145
  • 结语145-149
  • 参考文献149-154
  • 附录一154-161
  • 附录二161-1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篇目165-166
  • 致谢166-16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娟;;探索认知语言学下的汉语多义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云彤;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多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2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c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