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口语课课堂提问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2:06
在汉语口语学习的高级阶段,留学生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日常交际,而是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见解。教师怎样通过课堂提问让留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但笔者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专家对于口语课课堂提问研究集中在初级阶段,而对高级阶段的研究涉及不多,因此笔者将高级阶段口语课课堂提问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针对的是高级阶段口语课的课堂提问。笔者从提问的数量、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分配、提问的策略、提问对象的分布、教师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和教师的反馈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级阶段口语课提问的数量较少,展示性问题的比例大于参考性问题,教师给予的反馈过于笼统等。为了完善研究成果,笔者还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位教师每节课所提问的问题数量都不是很多,但数量上
图 2-2从表中可知,四位教师在高级阶段口语课上使用最多的提问技巧就是转移,其次是激励,追问使用的次数最少。1.追问追问是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不完整时,教师通过追问,使学生的回答更加完整。
图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位老师都倾向于提问坐在中间的学生,而忽略后面的学生。但还是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让中间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坐在两侧的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汉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J]. 孔令跃. 汉语学习. 2013(05)
[2]中级汉语会话课提问策略研究[J]. 亓华,杜朝晖. 汉语学习. 2009(05)
[3]谈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J]. 马峰.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2)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J]. 匡腊英.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11)
[5]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J]. 杨文惠.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2)
[6]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问题[J]. 黑琨. 中国大学教学. 2006(08)
[7]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 傅索雅.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01)
[8]提问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刘晓雨. 世界汉语教学. 2000(01)
[9]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4)
[10]谈谈课堂教学提问的几个问题[J]. 王永龙.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2(05)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 许苇.暨南大学 2007
[2]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初步考察[D]. 曾玉.北京语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5672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位教师每节课所提问的问题数量都不是很多,但数量上
图 2-2从表中可知,四位教师在高级阶段口语课上使用最多的提问技巧就是转移,其次是激励,追问使用的次数最少。1.追问追问是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不完整时,教师通过追问,使学生的回答更加完整。
图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位老师都倾向于提问坐在中间的学生,而忽略后面的学生。但还是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让中间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坐在两侧的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汉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J]. 孔令跃. 汉语学习. 2013(05)
[2]中级汉语会话课提问策略研究[J]. 亓华,杜朝晖. 汉语学习. 2009(05)
[3]谈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技巧[J]. 马峰.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2)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J]. 匡腊英.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11)
[5]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J]. 杨文惠.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12)
[6]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问题[J]. 黑琨. 中国大学教学. 2006(08)
[7]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 傅索雅.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01)
[8]提问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刘晓雨. 世界汉语教学. 2000(01)
[9]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4)
[10]谈谈课堂教学提问的几个问题[J]. 王永龙.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2(05)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 许苇.暨南大学 2007
[2]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初步考察[D]. 曾玉.北京语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5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28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