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上/下”的语义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1-08-21 07:10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对空间位置的表达需求具有普遍性。因此,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基本方位词的过程中并没有较大的困难。但是汉语方位词有较复杂的空间隐喻义,这是留学生习得汉语方位词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比如“会上/会下”,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母语环境中很容易习得,但对于留学生来说就成了难点。本文以“N+上/下”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方位图展示了“N+上/下”不同的方位关系,由具体可视的空间意象图式延伸到抽象的领域,并进行语义认知解释。文章的结构分布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研究的缘由、意义、“上/下”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描写“N+上/下”的句法,即方位词“上/下”前的哪些名词可与其搭配使用,并对其分类。其次是“N+上/下”的语义描写和分析,主要讨论其空间方位义和空间引申义。第三章是“N+上/下”的偏误分析。第一,分析偏误类型。检索“上/下”偏误的例句,再筛选出“N+上/下”的方位短语用例,然后对偏误分类,主要分为遗漏、误加、误用、错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方位词“上/下”误加和误用的错误率比较高。另外,留学生在使用方位短语“N+上/下”与介词连用构成的介词短语时...
【文章来源】: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方位词研究现状
1.3.1 本体研究
1.3.2 二语习得中“上/下”研究
1.4 研究理论和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N+上/下”的语义分析
2.1 “N+上/下”中的“N”
2.1.1 “N+上”中“N”的类型
2.1.2 “N+下”中“N”的类型
2.2 “N+上”的语义分析
2.2.1 “N+上”的空间方位关系
2.2.2 “N+上”的空间隐喻义分析
2.3 “N+下”的语义分析
2.3.1 “N+下”的空间方位关系
2.3.2 “N+下”的空间隐喻义分析
2.4 介词结构内“上/下”的隐现
第三章 二语习得“N+上/下”的偏误分析
3.1 偏误类型的分析
3.1.1 遗漏
3.1.2 误加
3.1.3 误用
3.1.4 错序
3.2 偏误的主要成因
3.2.1 母语负迁移
3.2.2 目的语规则泛化
3.2.3 文化差异
3.2.4 学习者认知差异
第四章 对“N+上/下”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建议
4.1 对“N+上/下”教学的建议
4.1.1 对比分析教学法,预测重难点
4.1.2 采用隐喻认知教学法
4.1.3 强化文化教学内容
4.2 留学生习得“N+上/下”的建议
4.2.1 慎用母语翻译法
4.2.2 强化不“回避”训练
4.2.3 培养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4.3 教材编写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J]. 李天泓.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7)
[2]“上/下”的不对称性及认知分析[J]. 赵亚男,符史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3]成语中方位词的文化隐喻功能[J]. 刘晓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4]从方位词“上/下”看认知域刻划的三组构件[J]. 蔡永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2)
[5]动词“上、下”带宾语的认知考察[J]. 王翠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探究[J]. 单侠. 理论界. 2009(09)
[7]论“心理意象图式”中“上”“下”方位词的运用[J]. 何冬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08)
[8]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性研究[J]. 高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9]方位词“上”、“下”表位置的意义[J]. 葛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10]方位词“上下”的英汉对比研究[J]. 郭卉青. 晋中学院学报. 2007(06)
硕士论文
[1]泰国留学生汉语方位词习得研究[D]. 王思思.西南大学 2013
[2]留学生习得汉语“上/下”类方位词的偏误研究[D]. 周铮.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汉语方位词“上/下”与越语“tr(?)n/du’ó’i”的对比研究[D]. 李金砡.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5130
【文章来源】: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方位词研究现状
1.3.1 本体研究
1.3.2 二语习得中“上/下”研究
1.4 研究理论和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N+上/下”的语义分析
2.1 “N+上/下”中的“N”
2.1.1 “N+上”中“N”的类型
2.1.2 “N+下”中“N”的类型
2.2 “N+上”的语义分析
2.2.1 “N+上”的空间方位关系
2.2.2 “N+上”的空间隐喻义分析
2.3 “N+下”的语义分析
2.3.1 “N+下”的空间方位关系
2.3.2 “N+下”的空间隐喻义分析
2.4 介词结构内“上/下”的隐现
第三章 二语习得“N+上/下”的偏误分析
3.1 偏误类型的分析
3.1.1 遗漏
3.1.2 误加
3.1.3 误用
3.1.4 错序
3.2 偏误的主要成因
3.2.1 母语负迁移
3.2.2 目的语规则泛化
3.2.3 文化差异
3.2.4 学习者认知差异
第四章 对“N+上/下”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建议
4.1 对“N+上/下”教学的建议
4.1.1 对比分析教学法,预测重难点
4.1.2 采用隐喻认知教学法
4.1.3 强化文化教学内容
4.2 留学生习得“N+上/下”的建议
4.2.1 慎用母语翻译法
4.2.2 强化不“回避”训练
4.2.3 培养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4.3 教材编写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J]. 李天泓.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7)
[2]“上/下”的不对称性及认知分析[J]. 赵亚男,符史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3]成语中方位词的文化隐喻功能[J]. 刘晓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4]从方位词“上/下”看认知域刻划的三组构件[J]. 蔡永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2)
[5]动词“上、下”带宾语的认知考察[J]. 王翠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探究[J]. 单侠. 理论界. 2009(09)
[7]论“心理意象图式”中“上”“下”方位词的运用[J]. 何冬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08)
[8]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性研究[J]. 高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9]方位词“上”、“下”表位置的意义[J]. 葛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10]方位词“上下”的英汉对比研究[J]. 郭卉青. 晋中学院学报. 2007(06)
硕士论文
[1]泰国留学生汉语方位词习得研究[D]. 王思思.西南大学 2013
[2]留学生习得汉语“上/下”类方位词的偏误研究[D]. 周铮.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汉语方位词“上/下”与越语“tr(?)n/du’ó’i”的对比研究[D]. 李金砡.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5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35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