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因介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21:48
  现代汉语中的原因介词是从语义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介词类别。原因介词内部成员的界定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且原因介词内部成员语义复杂,使用限制条件较多,留学生在使用原因介词时经常会产生偏误。因此原因介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不同原因介词的语义差别来看,“因”、“因为”和“由于”是专门表原因的介词,而“为”和“为了”除了表原因,还具有表目的义。“为”,“为了”表目的义比表原因义更为常见,且“为了”多用于口语,“为”多用于书面语。“为”,“为了”后的原因成分具有已然性、不可控性的特征,句中的谓词性成分多是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当介词“因为”引介一个未然事件时,需要在介词后加一个表主观性的能愿动词“要”或者“想”,而“为”和“为了”不用。原因介词不仅可以引介诸如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和数词等体词性成分,还可以引介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等谓词性成分和小句。原因介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原因介词短语可以在动词“是”后充当宾语。通过对留学生和汉语母语者使用原因介词频率的统计,对比发现留学生对难度较高的介词“由于”使用频率远远低于汉语母语者。通过综合分析留学生...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因介词研究


图1-1?BCC语料库中“为”的用法统计??

语料库,介词,目的


目的???“替”?受益的与事?单纯受益者???为?+?+?+?+?+??为了?-?+??为着?--?+?+?+??万莹(2006)指出,介词“为”、“为了”都可以介引动作的原因,只是在句法??语义表现上有所差异。??我们在BCC语料库的“报刊”分类中输入“为了”,共检索出489741项查询结果。??我们随机选取了?2000条有效语料。其中表示目的用法的语料有1235条,占总数的62%,??如下图所示:??62%?■表目的??,?■表原因??图1-2?BCC语料库中“为了”的用法统计??从上图统计可以看出,原因介词“为了”表目的用法占比62%,介引表原因的用??法占比38%。由此可见“为了”表目的的情况比较多,表原因的情况少于表目的的情??况。介词“为了”的义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引介动作的目的,这也是介词“为了”的主要用法。例如:??(12)为了阻止父亲再三再四地干扰,他找了位律师在报上登了启事。??(13)为了慎重起见,还不得不抽出一段时间来讨论今日向何方。??(14)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谬论,是不合理的。??例(12)中介词“为了”引介“阻止父亲的干扰”来表示“登启事”的目的;例??(13)中介词“为了”引介“谨慎”来表示“抽时间讨论”的目的;例(14)中介词??“为了”引介“自己的威信”来表示“坚持谬论”的目的。??2.引介动作的原因。例如:??(15)为了阿二的事情,妈妈可生了我的气。??⑴万莹.相似介词“X”与“X着/了”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统计图,介词,语言背景,语料库


的使用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不同的原因介词使用情况相差较大。汉语母语者和留学生使用最多的原因介词都是“因??为”,使用频率分别达49.?32%和71.?33%。我们将上表中的使用频率转化为下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语料库中原因介词的频率分布情况:??80?-I???7〇?1???50?J??40?■?1…一?_?.…?■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3〇??■?■?■?■留学生使用频率??::=:—-—-J?l?l??为为了?因因为?由于??图2-1原因介词使用情况统计图??由上图表可以得出两种语料库中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使用原因介刎频率高低的排序??分别为:??汉语母语者使用频率高低排序:因为〉由于〉因〉为了〉为。??留学生使用频率高低排序:因为〉因〉由于〉为〉为了。??从汉语母语使爪荇和留学生使用?;?对这六种表原闪义介词的使爪频率排序屮发现??如下情况:??1.?“因为”在两种语料库屮使用频率都最高,此现象说明汉语母语使HJ行和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都倾叫于川原w介m?“w为”来表达闪采关系,n.留'7:生使用频率还??超过汉语母语使用者,这也符合“W为”在所存原W介w中A釘较强的表因性,且口??语书面语都很常用的特点。??2.?“为”和“为了”在两种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都位于末位,与表因性较强的原??因介词“因为”、“由于”使用频率相差过大。这一现象证实了前文对“为”和“为了”??多义项使用频率的统计结果,即“为”、“为了”表原因义并不是其常见用法和典型用??法。??3.汉语母语使用者和留学生对介词“由于”的使用频率有着很大的差距。可见“巾??3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介词结构的语体考察[J]. 吴春相.  当代修辞学. 2013(04)
[2]留学生“为”和“为了”的用法考察[J]. 孙迪,郭力铭,邰冬梅.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6)
[3]前、后置“因为”的隐现及功能差异[J]. 高再兰.  汉语学报. 2013(02)
[4]“因为P而Q”与“为了P而Q”多角度辨异——兼论“为P而Q”[J]. 方清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5]试析“为”和“为了”的异同[J]. 郭伏良,杨柳.  汉字文化. 2009(02)
[6]汉语介词、连词划界研究述评[J]. 陶伏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为了”的用法分析[J]. 段轶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01)
[8]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 崔希亮.  世界汉语教学. 2005(03)
[9]从光杆P与“因为P”的区别看“因为”的作用[J]. 郭继懋.  南开语言学刊. 2004(02)
[10]现代汉语介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影响[J].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的认知研究[D]. 韩明珠.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相似介词“X”与“X着/了”比较研究[D]. 万莹.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为了”和“因为”的偏误分析[D]. 赵卫红.河南大学 2017
[2]日本学生习得汉语介词“为”、“为了”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陈莹.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泰国学生介词“为了”习得中的偏误问题[D]. 班曼.暨南大学 2014
[4]留学生原因、目的类介词偏误分析[D]. 刘艳.苏州大学 2014
[5]汉语“为了”“因为”用法比较研究[D]. 尹先芳.中南民族大学 2012
[6]留学生“为”的使用偏误研究[D]. 彭丽华.广西师范大学 2012
[7]现代汉语原因介词研究[D]. 周洋.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现代汉语“为”类介词框架考察[D]. 施琰.上海师范大学 2010
[9]“为X而Y”介词框架的多角度考察[D]. 黎氏月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0]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介词习得特点及偏误研究[D]. 陈芳.云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8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358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