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训练和日本留学生汉语送气/不送气音的范畴化感知
发布时间:2021-11-03 08:02
本研究探讨了适应性知觉训练对于提高日本留学生汉语辅音送气/不送气特征范畴化感知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不但接受训练的[pa]、[pha]知觉的范畴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学习者对未接受训练的[ta]、[tha]的范畴化知觉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这说明知觉训练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日本留学生对汉语辅音送气/不送气特征的范畴化感知能力。研究还发现,范畴化知觉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持续得到提高。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改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效果和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2009,2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pa]、[pha]的范畴化感知(左为识别任务,右为区分任务)
的知觉实验,图1)更为接近。图1 [pa]、[pha]的范畴化感知(左为识别任务,右为区分任务)未接受训练的[ta]、[tha]的范畴化知觉模式表现出了类似的发展趋势(图2):区分曲线的斜率差异显著(前测为6. 8,后测为10. 7,t(24)=-4.741,p=0. 000),前测和后测范畴边界的差异也显著(前测约为16ms,后测约为26ms,t(24)=-10.934,p=0.000)
图2 [ta]、[tha]的范畴化感知(左为识别任务,右为区分任务)为了考察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第1次和第3次训练之后还分别安排了即时测试(图3)。可以看到,第1次和第3次训练后进行的即时测试的识别曲线处在前测和后测的识别曲线之间,说明[pa]、[pha]范畴化知觉的能力随着训练的进行也在不断发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在全部训练结束后进行的后测中,日本留学生对汉语辅音送气/不送气特征范畴化知觉的能力和汉语母语者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别(图1):在范畴边563张林军:知觉训练和日本留学生汉语送气/不送气音的范畴化感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日辅音系统对比及汉语语音教学[J]. 申东月,伏学凤. 语言文字应用. 2006(S2)
[2]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不送气/送气辅音的加工[J]. 王韫佳,上官雪娜.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3)
本文编号:3473334
【文章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2009,23(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pa]、[pha]的范畴化感知(左为识别任务,右为区分任务)
的知觉实验,图1)更为接近。图1 [pa]、[pha]的范畴化感知(左为识别任务,右为区分任务)未接受训练的[ta]、[tha]的范畴化知觉模式表现出了类似的发展趋势(图2):区分曲线的斜率差异显著(前测为6. 8,后测为10. 7,t(24)=-4.741,p=0. 000),前测和后测范畴边界的差异也显著(前测约为16ms,后测约为26ms,t(24)=-10.934,p=0.000)
图2 [ta]、[tha]的范畴化感知(左为识别任务,右为区分任务)为了考察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第1次和第3次训练之后还分别安排了即时测试(图3)。可以看到,第1次和第3次训练后进行的即时测试的识别曲线处在前测和后测的识别曲线之间,说明[pa]、[pha]范畴化知觉的能力随着训练的进行也在不断发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在全部训练结束后进行的后测中,日本留学生对汉语辅音送气/不送气特征范畴化知觉的能力和汉语母语者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别(图1):在范畴边563张林军:知觉训练和日本留学生汉语送气/不送气音的范畴化感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日辅音系统对比及汉语语音教学[J]. 申东月,伏学凤. 语言文字应用. 2006(S2)
[2]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不送气/送气辅音的加工[J]. 王韫佳,上官雪娜.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3)
本文编号:3473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47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