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充”类词的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11:10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汉语词汇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留学生来说,同义词和近义词具有较大的掌握难度,在日常学习和交际中容易出现偏误,更何况是像“充”类词这样的同素词。“充”类词均含有同一个语素,且词义相似,同时在用法上的差别甚微。因此,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充”类词时,更加容易出现偏误。与此同时,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亦存在关于“充”类词教学难度大的突出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这一现象,本文首先基于“充”类词的定义及分类、词义研究和句法研究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其本体研究进行分析,随后通过收集整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涉及留学生习得“充”类词的语料,对留学生在使用这类词的偏误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分析并总结出偏误产生的缘由。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给出相应的教学参考,以期为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从以下6个方面展开:第一章:绪论。针对本文研究的选题依据进行阐述,并对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研究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第二章:“充”类词的本体研究。通过整合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完成“充”类词的定义及分类。随后基于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相关例句,对“充”类词的词义和句法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第三章:...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相关研究综述现状
1.2.1 关于同素词的研究
1.2.2 同素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2.3 关于“充”类词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步骤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步骤
2 “充”类词的本体研究
2.1 “充”类词的定义及分类
2.1.1 同素词的定义及分类
2.1.2 “充”类词的定义及分类
2.2 “充”类词的词义研究
2.2.1 “充”的词义研究
2.2.2 “充”类词的词义解释
2.2.3 “充分、充满、充沛、充实、充足”的词义辨析
2.2.4 “补充、扩充”的词义辨析
2.3 “充”类词的句法研究
2.3.1 “充分、充满、充沛、充实、充足”的句法研究
2.3.2 “补充、扩充”的句法研究
2.3.3 “充当”的句法研究
3 “充”类词的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
3.1 “充”类词和其他词语的误代
3.1.1 “充分、充满、充实、充足”的误代
3.1.2 “补充、扩充”的误代
3.1.3 “充当”的误代
3.2 “充”类词之间的混用
3.2.1 “充分”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2.2 “充满”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2.3 “充实”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2.4 “充足”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3 误加
3.4 缺词
3.5 错序
4 “充”类词的偏误原因
4.1 母语的负迁移
4.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3 “充”类词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
4.4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4.5 教师教学的影响
4.6 语言学习环境的影响
5 相关教学建议
5.1 对学生的建议
5.1.1 减少对母语的依赖
5.1.2 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5.1.3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际策略
5.2 对教师的建议
5.2.1 充分备课,加强对比分析
5.2.2 运用合适有效的教学原则
5.3 对教材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界定及思考[J]. 姜黎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2]韩语背景学习者“爱”类同素易混淆词研究[J]. 付娜,申旼京,李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06)
[3]语素因素对留学生近义词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 洪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01)
[4]同素异序词研究现状综述[J]. 杨芬.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6)
[5]词组学习的实践意义[J]. 郝文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8)
[6]含同一语素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研究[J]. 杨慧丽. 语文学刊. 2009(13)
[7]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的差异及认知模式[J]. 吴颖.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4)
[8]由近义形容词的辨析看形容词的不同功用[J]. 季静.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9]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常敬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03)
[10]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J]. 张其昀. 语言研究. 2002(01)
硕士论文
[1]留学生“满意”“满足”的偏误分析[D]. 彭诗梦.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魏晋南北朝“溢满”类语义场研究[D]. 赵美英.辽宁大学 2017
[3]留学生习得“必”类词的偏误分析[D]. 曹瑞玲.湖南师范大学 2016
[4]韩国学生同素近义词偏误分析[D]. 郑惠美(CHUNG HAE MI).中央民族大学 2016
[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同素词教学研究[D]. 苟栎心.西南大学 2013
[6]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构词造词研究[D]. 贾玉萍.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1613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相关研究综述现状
1.2.1 关于同素词的研究
1.2.2 同素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2.3 关于“充”类词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步骤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步骤
2 “充”类词的本体研究
2.1 “充”类词的定义及分类
2.1.1 同素词的定义及分类
2.1.2 “充”类词的定义及分类
2.2 “充”类词的词义研究
2.2.1 “充”的词义研究
2.2.2 “充”类词的词义解释
2.2.3 “充分、充满、充沛、充实、充足”的词义辨析
2.2.4 “补充、扩充”的词义辨析
2.3 “充”类词的句法研究
2.3.1 “充分、充满、充沛、充实、充足”的句法研究
2.3.2 “补充、扩充”的句法研究
2.3.3 “充当”的句法研究
3 “充”类词的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
3.1 “充”类词和其他词语的误代
3.1.1 “充分、充满、充实、充足”的误代
3.1.2 “补充、扩充”的误代
3.1.3 “充当”的误代
3.2 “充”类词之间的混用
3.2.1 “充分”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2.2 “充满”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2.3 “充实”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2.4 “充足”与其他“充”类词的混用
3.3 误加
3.4 缺词
3.5 错序
4 “充”类词的偏误原因
4.1 母语的负迁移
4.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4.3 “充”类词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
4.4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4.5 教师教学的影响
4.6 语言学习环境的影响
5 相关教学建议
5.1 对学生的建议
5.1.1 减少对母语的依赖
5.1.2 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5.1.3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际策略
5.2 对教师的建议
5.2.1 充分备课,加强对比分析
5.2.2 运用合适有效的教学原则
5.3 对教材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界定及思考[J]. 姜黎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2]韩语背景学习者“爱”类同素易混淆词研究[J]. 付娜,申旼京,李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1(06)
[3]语素因素对留学生近义词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 洪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01)
[4]同素异序词研究现状综述[J]. 杨芬.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6)
[5]词组学习的实践意义[J]. 郝文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8)
[6]含同一语素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研究[J]. 杨慧丽. 语文学刊. 2009(13)
[7]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的差异及认知模式[J]. 吴颖.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4)
[8]由近义形容词的辨析看形容词的不同功用[J]. 季静.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9]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常敬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03)
[10]现代汉语同素词通考[J]. 张其昀. 语言研究. 2002(01)
硕士论文
[1]留学生“满意”“满足”的偏误分析[D]. 彭诗梦.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魏晋南北朝“溢满”类语义场研究[D]. 赵美英.辽宁大学 2017
[3]留学生习得“必”类词的偏误分析[D]. 曹瑞玲.湖南师范大学 2016
[4]韩国学生同素近义词偏误分析[D]. 郑惠美(CHUNG HAE MI).中央民族大学 2016
[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同素词教学研究[D]. 苟栎心.西南大学 2013
[6]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构词造词研究[D]. 贾玉萍.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21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2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