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9:15

  本文关键词: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于文学作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意义,众家各执一词。一派认为文学作品无法承担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而另一派则认为文学作品语言规范,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此,我们认为文学作品在高级阶段,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也有利于增进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 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探讨、数量统计和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以1990年到2009年近二十年间出版的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选编状况。对文学作品所占比例、作者年代和体裁等几个方面做出了量化统计,拟观察这几项参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统计发现:文学作品在高级汉语教材中的篇目数量呈现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文学作品中选入的当代作家的作品呈一个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文学作品的体裁呈现多样化,不再是以小说为主导。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高年级阶段。高年级留学生群体中,华裔学生的比重逐渐增多,且汉语水平普遍比较高。华裔学生有别于其他留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华裔学生的特点是不同程度地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汉语的习得过程中,听力好,语感好,口语表达自然,对汉语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比一般的留学生强。但是也有一定的弱势,比如受到的文化冲击更强烈,父母的方言‘发音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困扰。 内容型教学法,以克拉申的理论为基础,既重视意义又重视形式,强调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实现“可理解性输入”的最大化。 教材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如何编写出更合适的教材,我们归纳总结了各专家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当代性、规范性、联系性、深刻性、激发性等原则,以期为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高级对外汉语教材 文学作品 选编 作品年代 体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引言11-14
  • 1.1 研究意义11
  • 1.2 操作性定义11-13
  • 1.2.1 高级汉语教学12
  • 1.2.2 教材12
  • 1.2.3 文学作品12-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1.4 研究方法14
  • 第二章 文学作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意义14-21
  • 2.1 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界对文学作品进教材的看法14-16
  • 2.2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文学作品进教材的讨论16-18
  • 2.3 高级汉语教材为什么要选入文学作品18-20
  • 2.3.1 提供语言输入的材料18
  • 2.3.2 提高学习者的兴趣18-19
  • 2.3.3 增进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19-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高年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选编现状分析21-29
  • 3.1 近几年高级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选编现状分析21-29
  • 第四章 对文学作品进入高级汉语教材的再思考29-35
  • 4.1 华裔学生29-31
  • 4.2 对交际能力的重新认识31-34
  • 4.3 教学方法的改变34
  • 4.4 总结34-35
  • 第五章 高级汉语教材文学作品的选编原则35-41
  • 5.1 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编原则35
  • 5.2 高级汉语教材文学作品的选编原则35-41
  • 5.2.1 当代性35-37
  • 5.2.2 规范性37-38
  • 5.2.3 联系性38-40
  • 5.2.4 深刻性40
  • 5.2.5 激发性40-41
  • 第六章 总结41-44
  • 6.1 主要结论42
  • 6.2 研究的不足42-43
  • 6.3 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53
  • 附录一46-49
  • 附录二49-50
  • 附录三50-53
  • 后记53-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子鹭;试析儿童文学在儿童对外汉语阅读材料中的选用[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杨雪雁;对外汉语朗读教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黄发庆;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文学作品选编原则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选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66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