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6 22:12
表示完全否定的结构“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不管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使用的频率都很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常有涉及。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处理为“一点(儿)”的否定结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个结构并不能被简单地看作“一点(儿)”的否定形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目前对于这个结构还尚未出现系统的研究,所以笔者在本文中,对这个结构展开面向对外汉语层面的研究,全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绪论部分主要交待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论背景,从本体研究层面和对外汉语研究层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为“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的本体研究,将组成这个结构的元素进行拆分研究,包括“X”的词性以及在结构中的位置,否定词“不”和“没”的区别以及“也”和“都”在结构中的语义特征。第三部分为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个结构时出现的偏误,根据语料库中的语料对偏误分类分析。第四部分分析该结构偏误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该结构的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结合了笔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一些参考文献,以期对此方面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本体研究
1.2.2 对外汉语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2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本体研究
2.1 “一点(儿)”的语义特征
2.2 变量“X”在结构中的词性和语用特征
2.3 副词“也”和“都”
2.4 否定副词“不”和“没(没有)”的辨析
2.5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否定义
3 基于语料库的“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习得及偏误分析
3.1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习得情况
3.2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偏误分析
3.2.1 错序
3.2.2 误用
3.2.3 成分残缺或多余
4 偏误产生的原因
4.1 语言环境的影响
4.1.1 母语负迁移
4.1.2 教材的编排
4.1.3 教师的课堂教学
4.2 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4.2.1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4.2.2 学习者自身对目的语知识掌握得不牢
5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5.1 对于教材编排的建议
5.2 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主体的建议
5.2.1 对教师的建议
5.2.2 对学习者的建议
5.3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教学设计
6 结语
6.1 论文的总体结论和创新点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0985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本体研究
1.2.2 对外汉语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2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本体研究
2.1 “一点(儿)”的语义特征
2.2 变量“X”在结构中的词性和语用特征
2.3 副词“也”和“都”
2.4 否定副词“不”和“没(没有)”的辨析
2.5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否定义
3 基于语料库的“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习得及偏误分析
3.1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习得情况
3.2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偏误分析
3.2.1 错序
3.2.2 误用
3.2.3 成分残缺或多余
4 偏误产生的原因
4.1 语言环境的影响
4.1.1 母语负迁移
4.1.2 教材的编排
4.1.3 教师的课堂教学
4.2 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4.2.1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4.2.2 学习者自身对目的语知识掌握得不牢
5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5.1 对于教材编排的建议
5.2 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主体的建议
5.2.1 对教师的建议
5.2.2 对学习者的建议
5.3 “一点(儿)+也/都+否定词+X”结构的教学设计
6 结语
6.1 论文的总体结论和创新点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0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75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