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26 22:06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分析和功能解释相结合、语料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以及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对外汉语教学视角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察,从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类型、语义指向、所搭配的动词和语用角度分析了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作补语能力出现差别的原因,最后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外国学生在习得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时易出现的偏误,归纳主要偏误类型,从教材处理、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三个角度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教学对策。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动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前贤的研究综述、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的确立作了详细说明,并按唯状、唯补、可状可补、不状不补的分类标准对其作状语和补语的能力进行了考察;第三章从语义角度分析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作补语的差异;第四章分析了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不同的语用功能;第五章对外国学生习得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语。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式 状语 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语义 语用 偏误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4
  • 1.1 选题动机及研究意义7-8
  • 1.1.1 选题动机7
  • 1.1.2 研究意义7-8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8-9
  • 1.2.1 研究思路8
  • 1.2.2 研究方法8-9
  • 1.3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说明9
  • 1.4 前贤研究综述9-12
  • 1.4.1 形容词的不同重叠式研究9-11
  • 1.4.2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本体研究11-12
  • 1.4.3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12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12-14
  • 第2章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能力考察标准14-21
  •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14-17
  • 2.2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能力分类17-20
  • 2.2.1 本文所考察的形容词重叠式17-18
  • 2.2.2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能力分类18-19
  • 2.2.3 双音节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能力分类19-20
  • 2.3 小结20-21
  • 第3章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语义考察21-28
  • 3.1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语义类型和语义指向22-24
  • 3.2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语义类型和语义指向24-27
  • 3.2.1 AABB 作状语和补语语义类型和语义指向24-26
  • 3.2.2 A 里 AB 作状语和补语语义类型和语义指向26-27
  • 3.3 小结27-28
  • 第4章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语用差异的考察28-33
  • 4.1 适用句式的差异28-29
  • 4.2 信息焦点的差异29-30
  • 4.3 篇章结构的差异30-31
  • 4.4 小结31-33
  • 第5章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偏误分析33-41
  • 5.1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偏误类型33-34
  • 5.2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偏误原因34-39
  • 5.2.1 出现偏误的外因35-38
  • 5.2.2 出现偏误的内因38-39
  • 5.3 纠正及避免偏误的对策39-41
  • 5.3.1 教材编排方面的对策39
  • 5.3.2 教师教学方面的对策39-40
  • 5.3.3 学生学习方面的对策40-41
  • 第6章 结语41-43
  • 6.1 结论41-42
  • 6.2 不足之处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云;;状语的语义指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包诗林;论语义指向及其在句法研究中的作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4 张国宪;单双音节形容词的选择性差异[J];汉语学习;1996年03期

5 李宇明;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ABAB式重叠[J];汉语学习;1996年04期

6 董金环;形容词状语的语义指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7 李小凤,曾炜;形容词重叠式状语后面“地”字使用的制约因素[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刘松汉;形容词作状语、补语情况再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9 辛尚奎 ,周成;试论ABB式形容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邵敬敏;;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98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