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为A而B”格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30 16:14

  本文关键词: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为A而B”格式教学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A而B”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常用的格式,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都出现了该语言点。介词“为”的义项较多且用法较活,这就使得由介词“为”和连词“而”所构成的“为A而B”格式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为A而B”格式为考察对象,在对格式本身和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能够给该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些许参考。除去绪论和结语,正文一共包括三章,分别是:第一章对“为A而B”格式本身进行分析,为本文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逐一分析,发现格式中的变量A可以是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而变量B只能是谓词性成分。格式中常量“为”的主要作用是介引原因或者目的成分,“而”则起连接作用,二者还存在隐现规律。格式多表示“目的→动作行为”或“原因→行为/状态”义,且句法功能也较为灵活多样,最主要的是在句中充当谓语。第二章对“为A而B”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为本文的教学设计提供现实依据。首先对相关大纲进行考察,发现大纲对该格式的定位不统一。然后对三套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一些教材对该格式的编写尚存在不足之处,如释义不够全面、习题形式较单一等。最后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其他这五种偏误类型,并从本体、学习者及教材三个角度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为A而B”格式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教学设计方案以及教学设计反思三个部分。首先对该设计中涉及的教学对象、重难点以及教学原则进行说明。然后结合教材的编写情况、学生的偏误特点依次对“为A而B”格式的导入、讲解以及操练环节进行设计。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为A而B”格式 教学现状 教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9
  • 一、选题缘由6
  • 二、研究成果综述6-8
  •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8-9
  • 第一章 “为A而B”格式分析9-21
  • 第一节 “为A而B”格式的构成9-17
  • 一、“为A而B”的变体形式9-10
  • 二、变量A的类型10-13
  • 三、变量B的类型13-14
  • 四、介词“为”和连词“而”的隐现14-17
  • 第二节 “为A而B”的句法功能及格式义17-21
  • 一、“为A而B”的句法功能17-18
  • 二、“为A而B”的格式义18-21
  • 第二章 “为A而B”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21-33
  • 第一节 相关大纲考察21-22
  • 一、大纲的选择21-22
  • 二、大纲中“为A而B”的编排情况22
  • 第二节 教材中“为A而B”的编写情况考察22-27
  • 一、教材的选择22-23
  • 二、教材中“为A而B”的编写情况23-27
  • 第三节 学习者的偏误情况分析27-33
  • 一、“为A而B”的偏误表现27-30
  • 二、偏误原因分析30-33
  • 第三章 “为A而B”格式整体认知教学设计33-41
  • 第一节 教学设计前端分析33-35
  • 一、教学对象分析33-34
  •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34
  • 三、教学设计所依据的原则34-35
  • 第二节 教学设计方案35-39
  • 一、“为A而B”导入环节设计35-36
  • 二、“为A而B”讲解环节设计36-37
  • 三、“为A而B”操练环节设计37-39
  • 第三节 教学设计反思39-41
  • 一、教学设计的优点39-40
  • 二、教学设计的不足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玫英;;论格式流行语[J];中州学刊;2010年05期

2 高娟;;传统文化中对举格式的分类[J];学习月刊;2013年10期

3 钱永彪;读练同步 相得益彰[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4 王弘宇;;数量因素对“不是A,就是B”格式意义的制约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5 刘颂浩;;也谈“不是A,就是B”格式[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6 丁雪欢;;“什么X不X(的)”格式的否定意义及功能[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7 王天佑;;“非”类格式的多角度考察[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杜治本;;略谈“一……就”格式表达的语义关系[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02期

9 范丽芳;;浅析“A是A”格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10 韩笑;;浅议“连…带…”格式[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世超;;“一……就……”格式的意义[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栋臣 王荫生;“不仅是”和“而是”不能搭配[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善;“你V你”格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考察[D];延边大学;2015年

2 曾昭娣;“一V 一个A”格式检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苏婷;现代汉语“小A小B”格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蒋玉霞;比较程度构式“再A也(A)不过B/没有NP A”的多维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陈欣;现代汉语“A就A吧”格式考察及教学对策[D];扬州大学;2015年

6 盛梅月;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为A而B”格式教学设计[D];扬州大学;2015年

7 李杨;试论“说V就V”格式[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吉利(HLAHLAKYI);“爱X不X”格式多角度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阮氏青Y,

本文编号:407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07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