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的习得比较初探
本文关键词: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的习得比较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动态助词“了” 语气助词“了” 最小树假设 教学建议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了”字研究现状“了”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汉语虚词,许多学者都曾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语法学家普遍认为“了”代表语音相同的两个词。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了”是由动词“了”语法化而来的。“‘了1’和‘了2’的意义分别由动词‘了’的不同分布形式虚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琪;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高顺全;;从语法化的角度看语言点的安排——以“了”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英顺;关于“了_1”使用情况的考察[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张济卿;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语文研究;1996年04期
3 孙德坤;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4 高顺全;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5 胡明扬;汉语和英语的完成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6 彭伶楠;;“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J];语言科学;2005年03期
7 梅祖麟;;现代汉语完成貌句式和词尾的来源[J];语言研究;1981年0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曼纯;柴奕;;二语功能语类习得研究——关于中国学生英语陈述性导句词的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关键词: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的习得比较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4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