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0 17:33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调查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隐性课程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需求


【摘要】:“隐性课程”这一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开始,一直是课程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学校隐性课程因素会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等的养成。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隐性课程的研究相对不足。总的来说,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方面,缺少从教学实践和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的实证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旨在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隐性课程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与留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差异的隐性课程因素,并以目前学校隐性课程研究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隐性课程的概念、研究背景和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研究现状。第二章研究综述部分,整理总结了我国教育研究者对隐性课程定义、特点、功能与作用、实施与开发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侧面说明进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第三章关于留学生隐性课程需求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室物质环境、教学组织型式、课内外活动、规章制度四大方面调查研究对象目前的状况,分析此现状对留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指出进行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对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说明。第四章关于留学生隐性课程需求的分析,本章从教室环境与桌椅摆放、课堂和课外活动、学习时间、考勤制度这四个方面,对本次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试图发现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实际需求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什么。第五章讨论与结论部分,综合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不符合留学生实际需求的隐性课程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语部分,总结归纳研究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隐性课程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引言9-12
  • 1.1 隐性课程的概念9-10
  • 1.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研究10-12
  • 第二章 研究综述12-15
  • 2.1 学校隐性课程的定义及特点12-13
  • 2.2 隐性课程的功能与作用13-14
  • 2.3 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4-15
  • 第三章 留学生隐性课程需求调查15-21
  • 3.1 调查背景15-18
  • 3.1.1 调查对象的选定15-16
  • 3.1.2 调查对象现状16-18
  • 3.2 调查过程18-21
  • 3.2.1. 问卷设计19
  •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19-20
  • 3.2.3.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20-21
  • 第四章 留学生隐性课程需求分析21-33
  • 4.1. 教室环境与桌椅摆放21-26
  • 4.1.1. 教室色彩21-22
  • 4.1.2 墙壁装饰22-25
  • 4.1.3. 桌椅摆放25-26
  • 4.2. 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26-28
  • 4.2.1. 课堂活动26-27
  • 4.2.2. 留学生对课外文化活动的需求27-28
  • 4.3. 学习时间28-30
  • 4.3.1. 一节课时长度28-29
  • 4.3.2. 每周课时29-30
  • 4.4. 考勤制度30-33
  • 4.4.1. 考勤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0-31
  • 4.4.2. 考勤制度的督促作用31-33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33-36
  • 5.1 教室色彩33
  • 5.2 墙壁装饰33-34
  • 5.3 桌椅摆放34
  • 5.4 课堂活动34-35
  • 5.5 课外文化活动方面35
  • 5.6 考勤制度35-36
  • 结语36-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39
  • 附录 中英文调查问卷39-4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朝蓉;加强校园“隐性课程”的创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0期

2 曹志希,何玲梅;大学英语教育隐性课程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J];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3 庄可;隐性课程的育德本质和功能[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缪秋芹;;浅议隐性课程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1期

5 兰梅林;;学校音乐教育隐性课程探究——以校园文化为立足点[J];音乐天地;2011年06期

6 张红蕴;;隐性课程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7 高蓉;“隐性课程”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8 黄玲;体育教学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与个体心理关系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4年05期

9 李岩;;隐性课程对幼儿人格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常文慧;;开设隐性课程,提高高校教育质量[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比较新罗与日本的遣唐留学生教育活动[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关春颖;史金辉;孙晶华;李庆波;丁学忠;;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唐发年;;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刍议[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韩淑云;王培军;宋汉君;扈清云;田国忠;;基础医学中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5 陈浩;李昌崇;胡云良;;短期医学留学生教育工作的体会与思考[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7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艾忻;;试论来华留学生管理国际化[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张保欣;张卓立;;理工科院校高层次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探索[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张喜梅;雷蕾;金连弘;;对留学生教学的实践[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晖 实习生 靖永坤;首家留学生模拟医院落成[N];天津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周洪波;在浙留学生超万人[N];浙江日报;2011年

3 九三学社市委;大力发展来沪留学生教育[N];联合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新医大留学生来自18个国家[N];新疆日报(汉);2011年

5 记者 李含 通讯员 丛东明;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留学生教育[N];新清华;2010年

6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虹 马晓蓉 周海燕 佟枫;创建纵横结合 德智交融的隐性课程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王耀刚 郭凤林 王英;打造医学留学生教育排头兵[N];天津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吴素君 记者 夏晶莹;温医留学生范围拓展[N];温州日报;2011年

9 黄光武;广西医科大学拓展东盟留学生教育[N];广西日报;2009年

10 吴满宇;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潜力巨大[N];经济参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强;体育专业留学生与中国体育发展研究(1903-1963)[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吕顺长;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颖;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的“对支文化事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晓东;整体性体育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朝辉;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方守江;中国学生国际流动:驱动力及风险防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媛;近代生理学在中国:1851~1926[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延青;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想;国际化进程中在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探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延立军;高校隐性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卫卫;生态文化视野下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姗姗;陕西省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佳;重庆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石志华;幼儿园隐性课程研究和启示[D];河北大学;2011年

9 赵丽;民国时期的安徽留学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克岩;隐性课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辅助性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5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25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