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离合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1:51

  本文关键词:离合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合词 性质 对外汉语 离合词教学


【摘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经陆志伟先生首次提出后便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离合词的语法性质问题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在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本文致力于对离合词的定性及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离合词是词而非短语的看法,并着重阐述了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和方法。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离合词 性质 对外汉语 离合词教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XIANDAI一、引言汉语是一种不依赖于形态变化的孤立语,很多词和短语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楚。“离合词”便是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一类语素组合,所构成的两个语素合在一起时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又可以分离开来使用。例如:“革命、洗澡、理发、睡觉、请假、见面”等等。这种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2 周上之;离合词是不是词?[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于晶晶;;离合词探析[J];理论界;2005年12期

4 段业辉;论离合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李清华;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6 ;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桂芳;;英汉语动词对比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京廉;;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词性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钱明耀;何茹;;浅析英语中的话题现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张艺凡;;江苏如皋方言词缀简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周晓宇;;“再”与“又”的语义特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6 宋亚云;张蓉;;再谈汉语形容词的鉴别标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周有斌;浅谈形补谓语句[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赵家新;“得”字句后段的语义[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Z1期

9 周有斌;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中状语初探[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郑军;也说现代汉语连词范围[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7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2 韩陈其,季龙花;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吴道勤,李忠初;“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谢耀基;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刘大为;关于动宾带宾现象的一些思考(上)[J];语文建设;1998年01期

6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J];语文研究;2002年03期

7 李清华;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03期

8 赵金铭;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讨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9 沈怀兴;“离合”说析疑[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10 施茂枝;述宾复合词的语法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2 蔡国妹;离合词探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沙吾丽·库尔班别克;浅谈离合词教学[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彬;;离合词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肖模艳,张骁;也谈离合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刘江涛;离合词特点再认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郑海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8 任海波;王刚;;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9 周丽萍;;离合词研究综述[J];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01期

10 黄晓琴;;“离合词”研究综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琪;;近年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敬体;一部精品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崔智娟;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靖石;离合词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亿兵;离合词离合形式的调查统计及其应用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刘彩华;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动补式离合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玲;普及化等级词汇表中离合词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金普;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7 由玉欣;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张丽捚;初级汉语离合词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翁杜薇;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5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75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