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with”与“和、跟、同、与”英汉对译分析
本文关键词:“and、with”与“和、跟、同、与”英汉对译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and、with"与"和、跟、同、与"分别作为连词、介词时的英汉对译情况及留学生学习偏误。只有在"and"表并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和、跟、同、与"进行一一对译,"with"表示协同关系时常与介词"跟"对译。从内部对比分析了"和、跟、同、与"4个词分别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习惯上的异同,旨在为外国留学生学习"和、跟、同、与"以及汉语教材中英语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对译 同性同义词 偏误
【基金】:云南省级人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为[KKSY201335031]
【分类号】:H315.9
【正文快照】: 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和、跟、同、与”后,往往会产生许多问题,不知如何准确使用这几个词。汉语中虚词“和”“跟”“同”“与”词义相同,且均可作连词使用,亦可作介词使用,属同性同义词。在学习过程中看似简单,很少注意区别它们之间不同点,加之有一些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枚;“参考文献”之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黄明亮;;关于语素和词划界问题的再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易莉莎;;浅谈“的”字短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杨帆;;范晓教授“三个平面”研究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谷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别+V”与“别+V+了”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胡进;;歧义句的产生原因及其分化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新峰,成馨;“心”和“heart”的语义比较和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李卫荣;;英语整体-部分领属表达的变化及与汉语的对比[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林松;;《盐铁论》时间副词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张曙光;;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蒋文凭;;英汉双解词典英文书名之名与实[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海超;;英语词典中的插图[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陕西省内部审计师协会课题组;齐册文;冯均科;;基于危机干预机制的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模式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6 程文;;从法国汉语教材看法国汉字词汇教学特点[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登洋;;发展着的四大概念和命题的综合体动态反映发展全貌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定义研究[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汪孝芝;;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第7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经营与发展论坛文集[C];2007年
10 傅跃建;于斌;;浅析精神障碍及其患者肇事行为的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易旭明;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8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9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