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关键词:闽语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方言因素的导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需要和学生的主观愿望。闽语以存古著称,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中高年级,以辅助教材的形式,适当穿插导入一些闽语中带有普通性的成分,是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 闽江学院;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方言 闽语 教学设计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福建莆仙方言与粤琼闽语比较研究”(12YJC740003)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偶读于海阔先生的文章《普通话与方言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地位》[1],感触颇深。作者多方强调普通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体地位,这无可争议,但极力否定方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似有失偏颇。事实上,东南亚等地区华文教学中利用方言母语协助标准语的学习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地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张德鑫;;汉语的地域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2期
3 施其生;论“有”字句[J];语言研究;1996年01期
4 黄年丰;;外国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叶红;;副词性确认标记词:“有”[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丁健纯;;湘潭话中的“有”字句[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付习涛;;关于构式“有+VP”[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郑敏惠;;福州方言与普通话“有+V”格式之差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6 薛宏武;闫梦月;;论古汉语专名“有M”结构及其“有”的性质[J];古汉语研究;2012年02期
7 李佳;王晋军;;论东盟华语热之语言推广性质[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曹梅;王超;;英语学习与文化认同——新疆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调查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黄小平;王利民;;宁都客家话疑问语气系统略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王衍军;张秀华;;多语背景下印尼华语教师语言态度调查——以雅加达地区华语教师为例[J];东南亚研究;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闻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对待目的语群体态度及习得动机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现云;王丹;;英语“have+VP”与汉语“有+VP”对比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3 黄小平;;宁都客家话疑问语气系统略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7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陈佳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莉;现代汉语“别说”的语义、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曹起;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晓丽;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芸;菲律宾华校学生的华语学习动机与华校的激发策略[D];暨南大学;2011年
3 雷文文;来华非洲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晓霞;基于教育服务贸易的东南亚汉语教师培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林美玲;泰国蓝康恒大学汉语专业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及学习动机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曦;匈牙利汉语学习者现状分析与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光锋;表示比较的“有”字句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永昌;泰国蓝康恒(国立)大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林仙珍(MIE MIE HTWE);缅甸成年人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玮;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教育对策[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士元;袁毓林;;现代汉语中的两个体标记[J];国外语言学;1990年01期
2 黄雪贞;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J];方言;1994年04期
3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邹智勇,刘登祥;外语学习的良好动机和兴趣的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伯慧;;略论闽语研究的“西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JERRY NORMAN;闽语里的“治”字(英文)[J];方言;1979年03期
3 张振兴;闽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5年03期
4 秋谷裕幸;也谈吴语处衢方言中的闽语成分[J];语言研究;1999年01期
5 高然;中山闽语语音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方言;2000年03期
6 秋谷裕幸;吴语处衢方言中的闽语词──兼论处衢方言在闽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作用[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7 刘剑三;从地名看海南闽语的分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林华东;关于闽语分区的历史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晓南;从历史文献的记述看早期闽语[J];语言研究;2003年01期
10 甘于恩,刘倩;粤方言中的闽语成分[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嘉星;;《闽语库》的定位、建构与社会效应分析[A];2007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梁玉璋;;闽北的方言[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邓晓华;;论客家话的来源兼论客畲闽关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慧;“中山闽语”日渐“失语”[N];中山日报;2008年
2 陈慧;闽人是中山文化主开拓者[N];中山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刘新中;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符其武;琼北闽语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云龙;粤西闽语音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海燕;海南闽语人称代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惠娟;海南闽语与普通话常用词汇的异同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彩;海南西南闽语九所话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妹;湛江闽语动词形容词重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吴芳;粤东闽语与福建闽南方言文白异读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婷;云浮地区两个闽方言岛的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7 何惠玲;中山粤闽客方言声母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14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1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