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副词“真”的主观性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8 22:18

  本文关键词:副词“真”的主观性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真” 主观性 副词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本文讨论现代汉语副词"真"语义主观化的过程,将副词"真"的主观性意义概括为:"确认真实性"、"真实性程度高"、"主观评价",这三个意义的主观性逐渐增强。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副词"真"不能出现的语境。最后,将研究结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针对副词"真"的教学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真” 主观性 副词 对外汉语教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语篇与语体的连词主观性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145)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ETP0035)资助
【分类号】:H195.1
【正文快照】: 零、引言副词“真”出现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但学习者使用时却出现了很多偏误现象。在北京语言大学HSK作文语料库中,“真”的错误用例有85条。例如:*○1听说那儿的风景真美丽,我想去。(HSK)*○2老师微笑着说:“你呀,那时候,是个非常不听话的学生,让我真难过的学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琳;“很+Adj”、“真+Adj”及“AA(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厉霁隽;“真”和“真的”论析——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和机制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乔立清;说“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月婷;;《型世言》中不定时类时间副词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6 胡琪;;“却”与“倒”的语义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李慧;;解析语气副词“毕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姜磊;;“而”字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毛艳玲;;浅析“X中之/的X”格式的语义语法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冯园;;“真+形容词”和“好+形容词”的差异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邱晨;;安阳市区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4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9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占炳;并列标志的类型学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思平;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邓开初;关于词义引申的途径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3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4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5 刘勇;说“真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马真;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J];汉语学习;1991年02期

7 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8 季安锋;时间副词“老”的意义[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9 宫下尚子;关于“真”与“真的”作状语情况的考察[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10 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宏姣;汉语源义素及其在词汇系统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1年

2 刘楚群;形容词的动态性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五十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2 郑艳群;关于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3期

3 李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地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召开[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4 郑艳群;;课堂上的网络和网络上的课堂——从现代教育技术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5 于克凌;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6 张恒军;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东北分会召开东北地区第二届学术研讨会[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1期

7 舒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8 王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定位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9 罗丽;语体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9期

10 沈荭;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春秋;;关于研发对外汉语教学教具的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曾莹莹;;浅谈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以2011年暑期“加州班”中一班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周志彬;汤朝晖;谢克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对外教育[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铮;;国学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浅论[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了”的用法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涛;语文新课改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陶国霞;浙江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璐;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建议(2001年-2010年)[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佳;博客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袁宵;对外汉语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瑞杰;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8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938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