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兴大学的分布特征及动力机制
本文选题:新兴大学 + 分布特征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01期
【摘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在新兴大学的发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发达国家具有显著性的优势。发达地区的新兴大学发展主要在国际化和引文上的优势较为明显,发展中国家则在教学、研究和产业合作上表现较好。造成双方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投入、高等教育系统的成熟度、社会环境的开放度以及组织发展战略四个方面上的差异。发达国家在四个方面均占有较强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因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完备、社会开放性较低影响了新兴大学的发展。
[Abstract]: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merging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universities,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niversities in developed region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itation, whil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better in teaching,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are the government input, the maturit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opennes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strong advantages in four aspects, whil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incomplet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low social openness ha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基金】:教育部国际教育司委托课题“新兴大学发展战略研究”
【分类号】:G6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科林·卢卡斯,蒋凯;21世纪的大学[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俊芳;车旭;;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的反思——基于中韩政策的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07期
2 费锡仙;;关于将创新型人才培养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年02期
3 孔含鑫;;论大学与边疆文化[J];昆明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胡孝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J];职业时空;2013年11期
5 贺永平;;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6 杜智萍;;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多元化发展及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王茜;李硕豪;;发展中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以中国和印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余承海;;论美国服务型大学运动的缘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03期
9 蒋馨岚;徐梅;;大学治理改革的行为过程透视——基于牛津大学的个案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3期
10 蒋馨岚;徐梅;;牛津大学治理改革的行为过程透视——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宗豪;崔翔;;在深化改革中建构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J];河北学刊;2014年03期
2 胡士杰;朱海琳;;论政府在城镇化动力机制中的角色与作为[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王振亚;孔国庆;方文;;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动力机制[J];铜陵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莫顺斌;雷敖;周繁花;;论学生写作动力机制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9年28期
5 孟海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年03期
6 王学森;;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动力机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宁曼荣;;构建高校党的纯洁性建设动力机制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4年04期
8 裴跃进;校本教师培训动力机制的建立探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张恒,冯涛;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与动力机制刍议[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3期
10 王金星;刘光明;;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邹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动力机制解析与规划反思[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总体规划)[C];2012年
2 郭凯峰;杨渝;吴先勇;胡海鹏;;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熊承清;许远理;;幸福感的心理动力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郭凯峰;胡海鹏;徐静瑶;;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于兰军;张学强;陈栋;;关于当前城镇化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6 郭凯峰;杨渝;吴先勇;胡海鹏;;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曾鹏;;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理论的四种取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依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汪海军;产城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3 朱树明;甘肃省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翟文杰;金融发展促进二元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效应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84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8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