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
本文选题:创新创业人才 + 协同创新 ; 参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既包含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培养,也包含学校内部的协同培养,是外部协同培养和内部协同培养的统一。外部协同培养是指通过突破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壁垒,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网络系统,以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学校内部协同培养是指学校内部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的不同要素与不同部门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为实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s not only the co-cultivation of the school and the exterior, but also the co-cultivation within the school, which is the unity of the external co-cultivation and the internal co-cultivation. External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means that through breaking through the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subjects such as government, school, industry, enterprise and so on, a network system of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is formed to achieve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talent training. Co-cultivation within schools refers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elements and different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optimal synchronization of act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multiple cooperation"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relevant system and to innovate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学青;李正;;创新办学资源共享机制 构建校内协同育人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24期
2 张兄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教学协同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02期
3 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年01期
4 赵金锋;王红岩;何艳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35期
5 庞鑫培;;面向区域创新体系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浙江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0期
7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8 郑亚娟;王方平;;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7期
9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10 韩国明;程贵妞;;行业协会参与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分析[J];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庆;李庆满;单丽娟;;产业集群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24期
2 赵麟斌;;闽台高校合作中的协同创新[J];海峡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3 陈四辉;;湛江重大项目产业链建设与科技中介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年12期
4 杨金廷;高敬;王瑞;;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的和谐企业运行机制构建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王华;黄筱调;洪荣晶;陈捷;方成刚;袁鸿;;“斯坦福式”机电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35期
6 李海东;马威;王善勇;;高技术产业内协同创新程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年12期
7 苏屹;;基于系统科学的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S1期
8 王林秀;王丽娜;;枯竭型矿区资源协同创新开发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23期
9 潘凌;孙英伟;马长安;;教学服务型大学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赤子(中旬);2013年11期
10 何地;孙楠;;高校协同创新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2 别敦荣;徐梅;;论现代大学制度的公正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3 王红岩;熊梅;;学校推进课改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徐大伟;段姗姗;刘春燕;;“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学和机制设计理论[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02期
5 王子镐;;加强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24期
6 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1年12期
7 万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8期
8 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8期
9 别敦荣;张征;;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0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志娟;张志敏;范萍;任培华;夏鑫华;张大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协同培养模式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年05期
2 李中赋;李辉;;论人才的协同培养[J];学会;2014年06期
3 姜新杰;计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上理工”案例[J];上海教育;2013年03期
4 金建国;魏明军;邸志刚;侯国强;龚瑞昆;赵宏微;;以项目为载体 多学科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王建军;;基于三重螺旋的行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张志敏;任培华;范萍;谢文娟;武志娟;张大鹏;;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
7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职业时空;2013年10期
8 王淑君;;沟通——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身心健康[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7期
9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6期
10 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卓越计划:重在协同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2 曾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廖玉珍;软刻蚀方法制备细胞模板及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协同培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娜;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5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9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