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及其与学科类别、学校类型和学业自评的关系——基于南京和常州十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本文选题:学生评教 + 行为偏差 ; 参考:《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有认知不清、消极与随意评价、趋低评价、自利趋高评价和他因趋高评价等五种基本类型,并在不同学生背景特征中表现出差异性。较之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学生,社会学科学生的评教行为偏差更为严重;较之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学生,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评教行为偏差更加严重;学业自评靠前学生的评教更为客观和认真,学业自评靠后学生的评教行为偏差更大。高校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学生,优化评教制度设计与规范教学管理,创新宣传动员方式,合理选择说明内容,构建评教与学习利益的制度关联,着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与学习满意度,从而淡化甚至消除学生评教行为偏差。
[Abstract]:There are five basic types of behavioral bias of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such as unclear cognition, negative and random evaluation, lower evaluation, higher self-interest evaluation and higher evaluation due to his reason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udents' backgrounds. Compared with the students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iations of evaluation behavior of social students are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of the students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deviation of students' evaluation behavior of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former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s more objective and serious, and the deviation of students' behavior of evaluation is great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andardize teaching management, innovate propaganda and mobilization methods, reasonably choose the explanation content, construct the institu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learning interests,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iming at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so as to desalinate or even eliminate the deviation of students' teaching evaluation behavior.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EIA120381)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自筹课题(C-b/2016/01/09) 常州大学科研基金启动项目(ZMF16020019)
【分类号】:G6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清旭;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01年01期
2 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3 王明宾;关于高校教师对学生评教作用的认识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2期
4 毕红艳;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陈国海;高校学生评教若干问题的实证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曹梦霞,龚方红;网上学生评教的尝试及学生评教的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7 赵雄辉;论高校学生评教的权利[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9期
8 徐东华 ,童新海;高校有效学生评教的特征与条件[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9 丁福兴;高校学生评教中的信息误差与调控[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5期
10 曲秀玉;;对学生评教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胡媛;;对“学生评教”中教师角色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胜利;;“学生评教”效果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黄萍;;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思考[A];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论文集[C];2005年
4 贾焕军;;对“学生评教”——一种教学质量评价手段的思考[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胡轶;张有兵;翁国庆;;高校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评教体系问题的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李冬梅;吴益跟;;“教师评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李昌春;张红春;羊建;韩力;左为恒;;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帽;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教务处;2007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学生评教”结果发布[N];新清华;2007年
3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中 海客;学生评教比重要减少[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 刘涛;学生评教如何走出“无关痛痒”[N];中国教育报;2013年
5 李雪林;学生评教起争议[N];文汇报;2004年
6 刘瑞峰 周小月;哈工大 学生评教周期缩短[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教所 吴绍春;要注重教 更要注重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北京师范大学 张红伟邋章建石 杜瑞军 李庆丰 付勉兴;通过学生评教提升高校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晨光;学生不认可就评不上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学生评教如何走出两难境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菊香;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江晓帆;高校不同群体对学生评教认识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尤正梅;学生评教的文化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晓琳;普通高校学生评教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智萍;高校发展性学生评教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姚莉莉;高校学生评教的信度与效度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7 粟露;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8 李金枝;高校学生评教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倪楠;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10 赵涛;同质与差异:我国不同类型高校学生评教指标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3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4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