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职业精神气质恒久性探微
本文选题:学术职业 + 精神气质 ; 参考:《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02期
【摘要】:恒久的学术职业精神气质,是一体化当代多元学术职业使命的内涵性力量。统整科学社会学、学术职业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对学术职业精神气质进行历史与文化考察,有助于将学术环境层面的研究与学术职业心理层面的研究合而为一以综合涵育人文精神。集中于恒久性探讨学术职业精神气质三重境界的统一或交融,能够更具渊源且更为系统地支持当代学术职业从业者,涌现关乎学术生涯发展的新思考,采取关乎学术生涯发展的新行动。期望作为与变革学术职业从业环境互动主体的当代学术职业从业者,在恒久学术职业精神气质的内在激励之下,依照多维学术观所启发的广义整合机制,自主地通过学术工作重塑来建构学术认同和学术适应力,进而达至学术忠诚。
[Abstract]:The everlasting spirit of academic profession is the intension strength of the integrative and pluralistic academic professional mission. Integrating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sociology of science, academic vocational psychology and higher educ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 ethos, It is helpful to combine the research of academic environment with the study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to cultivate the humanistic spirit. Focusing on the permanence of discussing the unity or blending of the triple realm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temperament can support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career practitioners more systematically and give rise to new thought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career. Take new action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career.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career practitioners, as the interactive subject of the reform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will be inspired by the immanent spiritual temperament of the permanent academic profes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ized integration mechanism inspired by the multidimensional academic outlook. To construct academic identity and academic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work, and then to achieve academic loyalt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暨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松林;邓洁隽;;德以载道: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在精神[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施晓光;;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制度德性[J];探索与争鸣;2016年07期
3 李润洲;;大学教师教研融通:何以及如何可能[J];高校教育管理;2016年03期
4 张应强;方华梁;;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J];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5 胡睿玲;田喜洲;;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工作重塑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年10期
6 施晓光;;文化重塑: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锥[J];探索与争鸣;2015年07期
7 别敦荣;李家新;韦莉娜;;大学教学文化:概念、模式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8 张亚群;;教育史研究的文化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1期
9 林小英;宋鑫;;促进大学教师的“卓越教学”:从行为主义走向反思性认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2期
10 赵小云;郭成;;工作重塑:获得意义性工作及个人成长的新途径[J];心理科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会春;;书院建设在中国:制度与张力[J];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04期
2 李厚忠;;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04期
3 尹奎;孙建敏;陈乐妮;;基于串联中介模型的认知重塑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7年04期
4 刘秋颖;施晓光;;学术职业精神气质恒久性探微[J];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02期
5 祝晓霞;朱飞;于广涛;谢健乔;林琳;;何时“寸有所长”:组织支持感调节下员工自恋人格对工作塑造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年03期
6 刘海燕;;双院协同育人:现代大学书院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江苏高教;2017年03期
7 陈静蓉;;书院制下高校境外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的创新思考——以暨南大学四海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年02期
8 王伟;张黎;;创建育人型学生成长社区的思考与探索——以清华大学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7年02期
9 王萍;张琦;;员工工作重塑如何提升工作绩效:心理授权赋能的作用[J];人类工效学;2017年01期
10 王大伟;王海川;孙秀菊;;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图书馆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研究;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维明;张会杰;;大学的课堂何以精彩——一位教授的经验分享[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2 张应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意义[J];山东高等教育;2015年03期
3 张楚廷;;教学改革的“人和问”[J];高校教育管理;2015年02期
4 张典兵;;大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实践审视[J];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05期
5 别敦荣;李家新;;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性质与功能[J];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04期
6 李润洲;;转识成智的大学生之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李润洲;;教育哲学: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J];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8 韩延明;张洪高;;我国大学教学文化建设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02期
9 张晓舟;;职场管理的新领域——职场友谊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03期
10 冯镜铭;刘善仕;吴坤津;王红椿;;谦卑型领导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旭红;沈红;;论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李志峰;;论高深知识与学术职业[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赵映川;;我国学术职业价值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4 王应密;;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4期
5 李春萍;分工视角中的学术职业[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臧兴兵;;知识经济背景下学术职业的地位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7 张英丽;沈红;;学术职业:概念界定中的困境[J];江苏高教;2007年05期
8 张英丽;沈红;;学术职业: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述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9 李志峰;沈红;;学术职业发展: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管理主义”阻碍高校学术职业权威[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范葳 梁建强;学术职业变革引学界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蔡双喜;解析“学术职业”中的性别政治[N];中国妇女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应密;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志峰;中国学术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莉;学术职业吸引力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罗成;高校教师跨境国际化经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杨开洁;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岑金;学术职业的“新陈代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盈盈;中国学术职业吸引力的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晓龙;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业吸引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博;聘任制下教师权益保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顾恒;留苏群体学术职业生涯与新中国高等教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汪善;研究型高校女海归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47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47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