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复兴与现代转化——以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为例
本文选题:书院 + 复兴 ; 参考:《大学教育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在知识传授、文化传播、人格培养和社会教化方面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为例,通过分析该书院的发展历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及宣传推广、社会影响,探究现代书院如何复兴古典文明中与现代人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生活方式等;探究书院如何有效实现现代转化,使它能够适应现代人的文化与生活需要,继续为整个社会的文明传承、文化传播和人格培育、民众教化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Abstract]:As a special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in ancient China, Academy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knowledge imparting, cultural transmission,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Taking Tongji Fuxing Class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analyzing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educational concept, curriculum and publicity, social influ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modern academy restore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closely related to modern people in classical civilization. It explores how the academy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so that it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dern culture and life and continue to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for the civilization transmission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
【分类号】:G64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柯小刚;;书院作为现代社会通识教育的形式:以古典书院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2 柯小刚;;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教育[J];文化纵横;2014年06期
3 田建荣;;书院化的国学教育:问题与改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杜华伟;;书院的复兴与现代转化——以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7年03期
2 杨天奇;;超越“经学”“国学”的“古典学”新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赵丹妹;;“童蒙养正”应不忘初心——试论儿童国学教育现状[J];中华少年;2016年31期
4 戴美玲;王元珍;;传承与创新——以厦门{|{\书院为例探索当代书院的建设与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6年25期
5 赵立夫;;国学教育在民办大学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年10期
6 刘磊;;高校书院制改革刍议——以“经典阅读”为中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希琳;孙慕遥;;私塾化的国学[J];经济;2011年09期
2 刘桂秋;;“以家塾组织,参书院精神”——梅园豁然洞读书处办学特色初探[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李迎春;;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兵 ,朱汉民;中国古代大学精神的核心——书院精神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6 朱永新;书院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才栋;唐代书院的创建与功能[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2 粟品孝;《四川书院史》读后[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03期
3 赵旗;宋代书院的兴起及其意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侯宏业;;宋代理学和书院教育在河南的发展及其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4年20期
5 李才栋;从早期江南三书院看书院教育、科举制度的互动关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李才栋;访台书院纪行[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7 王伟康;扬州书院略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郑万祚;;韩国书院研究动向综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肖永明;商人对书院发展的推动及其动机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10 河边;;漫谈书院[J];中国考试;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方平;;元代书院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杨晓斌;黄新宪;;清代榕台书院的历史渊源[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4 杨龙;;江西的书院与书院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丁钢;;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顾宏义;;王夫之论宋代书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董茸;;试论致用书院的教育思想与当代启示[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8 方彦寿;;黄iτ肽纤胃V菔樵航逃齕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9 徐心希;;试论闽都书院教育与乾嘉之后闽学转型[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10 陈时龙;;明代的书院藏书楼[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文全;乐山书院的缘起与命名[N];乐山日报;2009年
2 朱文全;乐山书院的教学[N];乐山日报;2009年
3 周武现;修水古书院 育人知多少[N];九江日报;2009年
4 魏明;明清时期北京书院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2年
5 张保淑 陈珏帆;京城西山掩书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程方平;东林书院和中国“大学”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罗敏;老传统,,新书院[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鸣琦 本报实习生 丁茜;书院制回到高校[N];陕西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柯昌万;书院成为本科生教育的“第二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朱文全;江山故宅空文藻[N];乐山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丽波;湖南湘江流域传统书院环境景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劲松;北宋书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春榜;元代江西书院繁盛成因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定鸿;明代江西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吉良;清代湖南书院课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叶其声;福州地区书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昊;闽北书院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丽娟;书院精神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晓婧;明代安徽书院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泽良;元代书院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王坤;清代苏州书院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蒋紫云;清末湖南书院与学堂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5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6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