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探究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政治观如何,不仅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为技术基础、互动性为根本特征的新媒体随之兴起。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全面等特点,对于最易接受新鲜资讯的年轻群体——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新媒体是一柄双刃剑,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是当前高校亟待回应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释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当前的学界研究进行简要述评。第二部分:新媒体及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这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阐释了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政治观的涵义、政治观教育的涵义及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第三部分: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影响。分别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第四部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通过实证调查和借鉴有关成果,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四个层面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有效对策。结合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国家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过程中的支持保障力度、强化高校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培育力度、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等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政治观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G20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引言9-15
- 1.1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3 研究发展趋势13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14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14-15
- 第2章 新媒体及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15-22
- 2.1 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及特征15-17
- 2.1.1 新媒体概念的界定15-16
- 2.1.2 新媒体的特征16-17
- 2.2 政治观和政治观教育的涵义17-19
- 2.2.1 政治观的涵义17-18
- 2.2.2 政治观教育的涵义18-19
- 2.3 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19-22
- 2.3.1 国家观19
- 2.3.2 政党观19-20
- 2.3.3 公民观20
- 2.3.4 群众观20
- 2.3.5 民主观20-21
- 2.3.6 法治观21
- 2.3.7 人权观21-22
- 第3章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2-27
- 3.1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的机遇22-24
- 3.1.1 创新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22-23
- 3.1.2 丰富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信息资源23-24
- 3.1.3 提高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4
- 3.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带来的挑战24-27
- 3.2.1 弱化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主导性24-25
- 3.2.2 加剧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环境的复杂性25-26
- 3.2.3 消解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认同感26-27
- 第4章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及成因分析27-33
- 4.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27-30
- 4.1.1 大学生政治观主流积极健康向上27-28
- 4.1.2 大学生政治观尚存不容忽视的问题28-30
- 4.2 大学生政治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0-33
- 4.2.1 社会环境因素30-31
- 4.2.2 学校教育因素31
- 4.2.3 家庭教育因素31-32
- 4.2.4 大学生自身因素32-33
- 第5章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有效对策33-40
- 5.1 国家层面33-34
- 5.1.1 优化政治观教育环境33-34
- 5.1.2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34
- 5.2 高校层面34-37
- 5.2.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35
- 5.2.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35-36
- 5.2.3 依托新媒体占领高校政治观教育阵地36-37
- 5.3 家庭层面37-38
- 5.3.1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37-38
- 5.3.2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觉悟38
- 5.4 大学生层面38-40
- 5.4.1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38-39
- 5.4.2 提高大学生批判鉴别能力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 145-49
- 附录 249-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永梅;戴钢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政治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蒋占峰;;大学生政治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戴钢书;肖永梅;;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王钰鑫;;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观——河南省大学生政治观状况调查报告[J];学理论;2009年07期
5 刘鑫淼;陈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政治观生成的影响机制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陆锦冲;;“90后”大学生政治观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32期
7 韩杰;;对广东大学生政治观变化及特点的调查[J];学校思想教育;1989年03期
8 陈旭光;;“体验——选择模式”与大学生政治观培养[J];青年研究;1993年05期
9 陈旭光;;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体验—选择模式”与政治观培育[J];吉林教育科学;1993年01期
10 刘庆龙,,张明武;思想政治上的偏离与期望──首都大学生政治观的纵向研究报告[J];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永梅;戴钢书;;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大学生政治观研究进展及评价[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许浩;;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内容的系统分析[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3 杨京;;试论大学法律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华;网络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观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2 孙静;网络文化对当今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吴乡夫;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吕莉媛;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观变化轨迹与规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崔岩;“80后”大学生政治观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林婷;新世纪大学生政治观及其教育途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义圣;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教育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政治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武芷漪;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见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