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已在全球广泛传播,我国的新媒体发展也如火如荼,仅就网络用户来看,就已经达到7亿之众,且还在不断增加,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正呈普及之势。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新媒体正在上演着与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同时,二者又在更新的平台上趋于融合,信息传播领域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业态和新常态。新旧媒体的竞争与竞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突出的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方面。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发展较为成熟,也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性,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载体和新型载体的关系引起了理论关注,尤其是在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改造和发挥传统载体的作用,如何创新发展新型载体,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增长等方面。新媒体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平台力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环境、主体和客体的系列矛盾,成为载体创新的动力。新媒体通过对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改造,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环境要素;新媒体带来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空间拓展和潜在的人际交往障碍的矛盾、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与新媒体知识内容的碎片化的矛盾、网络民主觉醒和价值取向混乱、道德情操淡化的矛盾,从而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客体要素;新媒体既带来了新平台、新途径,又带来了教育工作者主体地位的弱化,既带来了工作的高效率、时效性,又带来了工作的无屏障化、无序化,既带来了更好的渗透性,又带来了工作管理的困难,由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主体要素。从理论维度来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人的技术异化和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为我们今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必要性。而从现实维度来看,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方面带来了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有待提高、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和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现实状况,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主体能力不足的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载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弱化、新型载体创新不足、载体合力尚未形成等,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现实压力,这些因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具有现实必要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观念和原则,确保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过程中的绝对领导地位,确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载体创新的价值判断标准,确保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下开展创新工作。可以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加强大学生主体能力的塑造和发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主体能力;通过发挥传统载体的主渠道作用、在传统载体中植入新媒体、培育新的载体形式、构筑载体合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际能力;通过加强新载体创新的主体管理、形式管理、内容管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管理。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20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10-12
- 1.1.1 选题依据10-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12-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2.3 研究不足与趋势17-18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拟定创新点18-20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3.3 主要创新点19-20
- 第2章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20-30
- 2.1 新媒体的兴起及特点20-24
- 2.1.1 新媒体的兴起与内涵20-21
- 2.1.2 新媒体的类型与特点21-23
- 2.1.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3-24
-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24-26
- 2.2.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及构成条件24-25
- 2.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形式和特征25-26
- 2.3 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平台力量26-30
- 2.3.1 新媒体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环境要素26-27
- 2.3.2 新媒体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客体要素27-28
- 2.3.3 新媒体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主体要素28-30
- 第3章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30-38
-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理论必要性30-32
- 3.1.1“虚拟社会”无法真正实现人的本质30-31
- 3.1.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求31-32
-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负载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32-33
- 3.2.1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话语权的冲击32-33
- 3.2.2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价值冲击33
-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主体能力有待提高33-36
- 3.3.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有待提高33-34
- 3.3.2 高校思想政治载体创新的主体意识有待激发34-35
- 3.3.3 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35-36
- 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体能力不足36-38
- 3.4.1 传统载体的吸引力下降36
- 3.4.2 新型载体创新不足36-37
- 3.4.3 载体合力尚未形成37-38
- 第4章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对策探讨38-47
-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指导原则和理念38-40
- 4.1.1“党管”原则38-39
- 4.1.2 主流价值观引导原则39-40
- 4.1.3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40
-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主体能力提升40-42
- 4.2.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40-41
- 4.2.2 加强大学生主体能力的塑造和发挥41-42
- 4.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体能力42-45
- 4.3.1 发挥传统载体的主渠道作用42
- 4.3.2 传统载体的新媒体改进42-43
- 4.3.3 新载体的培育与创新43-44
- 4.3.4 载体合力的构筑44-45
- 4.4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管理45-47
- 4.4.1 加强新载体创新的主体管理45
- 4.4.2 加强新载体创新的形式管理45-46
- 4.4.3 加强新载体创新的内容管理46-47
- 结论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万召;;广州大学信息研究所对外媒体信息服务成绩斐然、广获好评[J];图书馆论坛;2006年04期
2 戚建国;;探求企业与媒体的公关合作战略[J];公关世界;2008年01期
3 严莉;;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6期
4 张邦文;;媒体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02期
5 熊燃;;传统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本体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6 吴春磊;刘鹏举;;网络媒体对体育发展的作用探讨[J];中国报业;2012年02期
7 熊湘漪;;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的现状及出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07期
8 王淼;;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才智;2012年22期
9 杨兰娟;;台湾中小学媒体素养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借鉴[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Z1期
10 铁海玉;;媒体素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分析[J];贵州教育;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冰涛;;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冰涛;;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陈现朝;;新媒体下党建工作的思考[A];2014年优秀论文研究成果集[C];2014年
4 谭泓;;加强国民“媒体素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金明;;略论新媒体与反腐倡廉建设[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7 李勃q
本文编号:274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