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尤其是抗日时期以来),即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和学术化。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宪法规定的国家与社会的最高指导思想,这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期间,受“文革”等错误影响,本学科建设曾一度停滞。1978年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重新获得生机,本学科发展迅速并日趋正规。自1984年起,我国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90年,又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两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988年,更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博士研究生专业。至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硕士——博士”的三级人才培养格局初步形成。1990至2003年期间,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专业先后进行了多次整合,其名称及结构更趋合理。2005年后,伴随着我国正式实施“马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次独立出来,成为“法学”门类之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其学科地位明显提升。这一重大举措,使本学科在近十多年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极大地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的开展。进而对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的话语权、巩固执政党执政的理论根基,亦凸显出明显积极的影响。本文即以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演变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在较广泛占有相关资料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寻建国以来本学科在大学中的院系设置、学校政治课程设立、有关师资队伍建设、学术研究进展、研究机构设立及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具体发展及演进,重点分析了2005年“马工程”实施十年来的主要成就、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的若干对策。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选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与难点。“正文”部分共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简述学科概念的传入及建国前中国学术体系的发展,着重探讨了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的发展情况。第二章简要回顾了1949—2003年期间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以改革开放为界,将其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予以研究。第三章重点对“马工程”实施以来本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论述。笔者依据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资料数据,总结了十多年来本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重大成就及现存问题。第四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对策。主要从学科身份认同、学科队伍、学术交流、学科保障体系四个层面,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结语”部分,简要对文中所提出的若干具有针对性的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未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 学科建设 发展历程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A8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9
- 一、本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11-13
- (一)研究缘起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二、相关研究综述13-17
-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所属学科发展历程的研究14-15
- (二)关于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15-16
- (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存问题的探究16-17
- (四)关于今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7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一)研究思路17-18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18-19
- 第一章 近代“学科”概念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43
- 第一节 “学科”概念的引入及其演变19-29
- 一、“学科”及“学科建设”的概念19-21
- 二、近代以来“学科”概念的引入21-29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学术研究29-43
- 一、1927 年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学术研究29-32
-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华的继续传播与学术研究32-38
- 三、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学术研究38-41
- 四、解放战争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学术研究41-43
- 第二章 “马工程”实施以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演变43-73
- 第一节 建国以来中国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43-47
- 一、建国初期我国学科体系的发展情况43-44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学科体系的发展情况44
-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学科体系的发展情况44-45
-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科体系的发展情况45-47
- 第二节 “马工程”实施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艰辛历程47-59
- 一、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地位的初步奠定(1949—1956 年)47-53
- 二、曲折前进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1957—1965 年)53-57
- 三、“文革”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1966—1976 年)57-59
- 第三节 1978至 2003 年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演变59-73
- 一、思政本科专业的酝酿(1977—1983 年)60-62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开始设置(1984—1996 年)62-68
- 三、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1997—2003 年)68-73
- 第三章 “马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进展73-103
- 第一节 “马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情况73-83
- 一、“马工程”的实施背景73-75
- 二、“马工程”的实施过程75-78
- 三、“马工程”的主要内容78-80
- 四、“马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情况80-83
- 第二节 “马工程”实施以来本学科建设的成就、基本经验83-90
- 一、“马工程”实施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83-88
- 二、“马工程”实施十年来所取得的初步经验88-90
- 第三节 “马工程”实施以来本学科建设的不足90-103
- 一、学科点分布分散,学科建设资源分配不均90-94
- 二、研究机构存在“借船出海”现象,,缺乏高水平的领军人才94-95
- 三、高水平研究成果匮乏,重复研究现象普遍存在95-98
- 四、教师专业背景庞杂,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节98-99
- 五、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培养质量趋于提升99-100
- 六、国内外学术交流薄弱,对外交流不平衡化100-103
- 第四章 今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若干对策103-118
- 第一节 夯实学科学术化基础103-107
- 一、明晰本学科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103-105
- 二、逐步改变民间消极研究以及不认同的局面105-106
- 三、淡化对本学科的过度宣传106-107
- 第二节 加强学科队伍专业化建设107-110
- 一、严格研究生导师准入制度107-108
-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建设108-109
- 三、注重思政本科专业任课教师专业化建设109-110
- 第三节 建立健全学术交流机制110-114
- 一、加强对外交流的自觉性110-111
- 二、完善学科对外交流机制111-113
- 三、加大对外学术交流的考核力度113-114
- 第四节 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保障体系114-118
- 一、制定和完善学科建设标准114-115
- 二、建立健全学位授予点评估制度115-116
- 三、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116-118
- 结语118-119
- 致谢119-120
- 参考文献120-12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即将召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陈晓雷;刘振宇;;“第五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31期
3 姜相志;邹庆华;;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定位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2期
4 ;导读[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21期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征稿启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2期
6 ;共享经验 共促发展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学科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7 顾海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24期
8 魏伟;;“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第三次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1期
9 宫留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规律[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10 郭绍均;;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14次学科论坛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国贤;张领;;新形势下研究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为例[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欧阳谦;;当代西方应用哲学的新发展——关于“哲学咨询”的思想治疗之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欣然;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举行[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鸣琦邋赵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在西安举行[N];陕西日报;2007年
3 宋进邋王刚 刘燕 俞厚未;新时期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N];文汇报;2007年
4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顾海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N];人民日报;2012年
5 谭顺邋佘政;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7年
6 ;从时代课题入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10年
7 王谦 赵笺;扎实推进艺术学理论研究[N];文艺报;2013年
8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金炳镐邋魏国红;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和谐”的几个维度[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程美东;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识[N];人民日报;2009年
10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s
本文编号:282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