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5 07:53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回顾过去,以显性教育为主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都发生了新变化,展现出了新特点,单一的显性教育已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要求。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润物无声”教育特点和优势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为源头,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的逻辑思路,以解决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为重点。首先,本文在论述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之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有隐蔽性、渗透性、灵活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其理论来源包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环境影响论、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其次,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教育实践活动已陆续开展,教育主体队伍在不断扩充,教育资源载体越来越完善,隐性教育的优势逐渐凸显。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隐性思想...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概述
        2.1.1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2.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1.3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依据
        2.2.2 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论依据
        2.2.3 心理学理论依据:无意识理论
        2.2.4 教育学理论依据:生活教育论
        2.2.5 社会学理论依据:人的社会化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3.1.1 教育实践活动陆续开展但缺乏科学规范
        3.1.2 教育主体队伍不断扩充但整体力量薄弱
        3.1.3 教育资源载体逐渐完善但利用不足
        3.1.4 教育优势开始逐步凸显但动力欠缺
    3.2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产生原因
        3.2.1 教育理念原则的滞后
        3.2.2 教育主体建设的局限
        3.2.3 教育资源载体的滞后
        3.2.4 教育评估保障的缺乏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
    4.1 树立科学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4.1.1 确立“显隐结合,相互渗透”的教育思路
        4.1.2 形成“全员育人,持之以恒”的教育观点
        4.1.3 明晰“贴近生活,润物无声”的教育意识
    4.2 提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
        4.2.1 更新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
        4.2.2 增强教育主体应用教育资源与载体的能力
        4.2.3 提高教育主体的师德修养
    4.3 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载体
        4.3.1 寓“隐”于专业课程
        4.3.2 寓“隐”于网络建设
        4.3.3 寓“隐”于校园文化
        4.3.4 寓“隐”于心理教育
    4.4 健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4.4.1 建立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管理模式
        4.4.2 打造提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
        4.4.3 制定助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质的激励手段
    4.5 增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合力
        4.5.1 创建良好社会环境以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氛围
        4.5.2 传承优良家风以贯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4.5.3 融合“显”“隐”思想政治教育以推进二者共生互促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 袁国,徐颖.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4)
[2]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上)[J]. 王火利.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1)
[3]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下)[J]. 徐冶琼.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1)
[4]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高德毅,宗爱东.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
[5]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现状与提升——基于全国57所高校30000份问卷的分析[J]. 马英,洪晓楠.  江西社会科学. 2016(11)
[6]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形”与“魂”[J]. 靳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7]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建构[J]. 王学俭,刘珂.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2)
[8]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J]. 王淑荣,孟鹏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02)
[9]高校校园文化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 余守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05)
[10]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和掌控[J]. 滕晓雯,曾长秋.  湖北社会科学. 2014(10)

博士论文
[1]方法论视域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刘欣欣.北京科技大学 2018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探讨[D]. 滕晓雯.中南大学 2014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 王艳秋.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郭培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讨[D]. 毛天虹.合肥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19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19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