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以云南三所高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8 21:3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信息时代阶段特征,客观分析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基本国情及全球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形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并为传统的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党和政府也高度关注这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2016年底,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就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向前推进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把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与当今中国的改革结合在一起,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外部的大环境相联系,才能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新时代为背景,突出强调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新时代下产生的新问题与发生的新变化,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整篇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绪论。主要从选题依据、研究意义、文献综述...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核心概念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特性分析
一、以校园区域为主的教育环境
二、以大学生为主的教育对象
三、以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
四、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教育方式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相关理论借鉴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哲学理论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教育学理论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环境学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状况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技术维度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技术维度的概念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技术维度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维度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维度的概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社会维度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化维度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文化维度的概念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文化维度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存在问题
一、技术维度方面的存在问题
二、文化维度方面的存在问题
三、社会维度方面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的原因
一、技术维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二、文化维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三、社会维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技术维度方面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高校网络技术的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建全高校网络学习的交流机制,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融通
第二节 文化维度方面优化的路径
一、构建校园文化长效机制,提升大学生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二、加强高校文化自信教育,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不断提升
第三节 社会维度方面优化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网络法制建设,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序发展
二、推进高校网络监管力度,以便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采访信息部)
附录B (采访辅导员)
附录C (采访学生)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互联网+”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 陈欣,王秀成.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4)
[2]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 崔建西,邹绍清. 思想理论教育. 2016(10)
[3]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 廖小琴. 齐鲁学刊. 2012(02)
[4]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J]. 宋亚伟. 河南社会科学. 2005(03)
[5]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分析[J]. 岳金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12)
本文编号:3166209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核心概念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本特性分析
一、以校园区域为主的教育环境
二、以大学生为主的教育对象
三、以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
四、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教育方式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相关理论借鉴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哲学理论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教育学理论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环境学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状况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技术维度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技术维度的概念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技术维度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社会维度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维度的概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社会维度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化维度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文化维度的概念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文化维度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存在问题
一、技术维度方面的存在问题
二、文化维度方面的存在问题
三、社会维度方面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的原因
一、技术维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二、文化维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三、社会维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技术维度方面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高校网络技术的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建全高校网络学习的交流机制,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融通
第二节 文化维度方面优化的路径
一、构建校园文化长效机制,提升大学生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二、加强高校文化自信教育,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不断提升
第三节 社会维度方面优化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网络法制建设,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序发展
二、推进高校网络监管力度,以便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采访信息部)
附录B (采访辅导员)
附录C (采访学生)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互联网+”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 陈欣,王秀成.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4)
[2]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 崔建西,邹绍清. 思想理论教育. 2016(10)
[3]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 廖小琴. 齐鲁学刊. 2012(02)
[4]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J]. 宋亚伟. 河南社会科学. 2005(03)
[5]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分析[J]. 岳金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12)
本文编号:3166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6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