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03:24
学科是现代大学组织的基本结构,是大学取得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成果突破的基本单位。大科学时代,知识细密化程度愈来愈高,“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领袖已成为了历史传奇。因此,高精尖的学术研究需要一流的学术研究队伍,一流学术研究队伍绝不是一流学者的机械相加,只有当具有相同的研究志趣、共同的学术理念以及相似的学术理想的学者汇集在一起时,将突破研究创新的任务由单一的个人模式转化为协同创新,打破知识“孤岛”,填补知识“沟壑”,才能发挥一流学术队伍有机结合的真正效用。目前,我国关于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研究鲜少,已有研究集中关注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基于教师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科研合作受到忽略。因此,从个体角度探究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既充分认可了教师在科研合作中的主体价值和作用,又从微观层次深入细致了解了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基本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升一流学科教师知识共享水平以实现高效的科研合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一流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Icek Ajzen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教师个体态度信念、主观规范(社会影响)以及个体行为控制认知各层面因素对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科研合作
2.知识共享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关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
2.关于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设计路线
一、概念框架与研究假设提出
(一)概念框架建构
1.理论基础
2.概念框架构建
(二)知识共享的测量
1.二维测量
2.四维测量
(三)研究假设
1.个体态度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2.主观规范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3.行为控制认知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编制与实施
1.问卷设计
2.问卷预试分析
3.正式问卷的形成
4.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
(三)研究伦理
三、研究过程与发现
(一)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背景变量描述性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基本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3.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总体状况描述性分析
(二)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差异性分析
1.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人口统计变量差异性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科研合作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三)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1.一流学科教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基本现状
1.知识共享总体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以本学科、本单位伙伴为主
2.教师主要基于正式科研项目进行知识共享且伙伴结构较为合理
3.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形式以非正式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为主
(二)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
1.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在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教师知识共享在科研合作背景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态度信念是激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意愿的首要前提
2.主观规范是维持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水平的外部推动力
3.行为控制认知是调节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机制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鼓励教师拓展合作范围,提高知识共享广度深度
2.营造乐于分享文化氛围,培育信任互惠态度信念
3.发挥重要他人和制度力量,树立知识共享规范信念
4.增强教师个体自我效能感,激发知识共享内在动力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术“锦标赛”制下高校“女青椒”的制度认同与生存选择——一个“女青椒”的个案研究[J]. 武晓伟,吴枋泠,牛宙. 教师教育研究. 2019(06)
[2]吉森大学李比希学派的历史贡献及其原因探析——基于一流学科培育的视角[J]. 张铭,何振海. 现代大学教育. 2019(05)
[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J]. 李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8)
[4]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制约因素与机制改善[J]. 王占军,潘梦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突破院系单位制:大学“外延型”跨学科组织发展策略探究[J]. 茹宁,李薪茹.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1)
[6]绩效考核、知识共享与高校教师科研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 李冲,林焕翔,苏永建. 现代教育管理. 2018(09)
[7]学术锦标赛制下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异化与纠偏[J]. 仲彦鹏. 重庆高教研究. 2018(04)
[8]制度化与去制度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张力——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为例[J]. 孟照海.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5)
[9]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 许戈魏. 中国高校科技. 2018(05)
[10]“学科”还是“领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概念的理性解读[J]. 眭依凡,李芳莹.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4)
博士论文
[1]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研究[D]. 于汝霜.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 韩国元.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关系资本、知识共享对知识联盟中合作成效的实证研究[D]. 郝萍.山西财经大学 2017
[2]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对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 秦勤.天津工业大学 2016
[3]河北省高校教师科研合作背景下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 李驰腾.河北大学 2016
[4]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D]. 张伟.湖北大学 2014
[5]基于SEM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动机研究[D]. 于文卓.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6]基于SEM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影响因素研究[D]. 张国营.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7]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 罗蔚.西南交通大学 2012
[8]高校科研团队构建与知识共享研究[D]. 余梦麟.武汉纺织大学 2011
[9]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 张亚晶.大连理工大学 2008
[10]高等学校知识管理:聚焦于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D]. 杨振华.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86855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科研合作
2.知识共享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关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
2.关于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设计路线
一、概念框架与研究假设提出
(一)概念框架建构
1.理论基础
2.概念框架构建
(二)知识共享的测量
1.二维测量
2.四维测量
(三)研究假设
1.个体态度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2.主观规范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3.行为控制认知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编制与实施
1.问卷设计
2.问卷预试分析
3.正式问卷的形成
4.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
(三)研究伦理
三、研究过程与发现
(一)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背景变量描述性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基本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3.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总体状况描述性分析
(二)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差异性分析
1.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人口统计变量差异性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科研合作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三)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1.一流学科教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基本现状
1.知识共享总体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以本学科、本单位伙伴为主
2.教师主要基于正式科研项目进行知识共享且伙伴结构较为合理
3.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形式以非正式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为主
(二)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
1.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在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教师知识共享在科研合作背景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态度信念是激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意愿的首要前提
2.主观规范是维持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水平的外部推动力
3.行为控制认知是调节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机制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鼓励教师拓展合作范围,提高知识共享广度深度
2.营造乐于分享文化氛围,培育信任互惠态度信念
3.发挥重要他人和制度力量,树立知识共享规范信念
4.增强教师个体自我效能感,激发知识共享内在动力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术“锦标赛”制下高校“女青椒”的制度认同与生存选择——一个“女青椒”的个案研究[J]. 武晓伟,吴枋泠,牛宙. 教师教育研究. 2019(06)
[2]吉森大学李比希学派的历史贡献及其原因探析——基于一流学科培育的视角[J]. 张铭,何振海. 现代大学教育. 2019(05)
[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J]. 李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8)
[4]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制约因素与机制改善[J]. 王占军,潘梦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突破院系单位制:大学“外延型”跨学科组织发展策略探究[J]. 茹宁,李薪茹.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1)
[6]绩效考核、知识共享与高校教师科研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 李冲,林焕翔,苏永建. 现代教育管理. 2018(09)
[7]学术锦标赛制下大学教师学术身份的异化与纠偏[J]. 仲彦鹏. 重庆高教研究. 2018(04)
[8]制度化与去制度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张力——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为例[J]. 孟照海.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5)
[9]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 许戈魏. 中国高校科技. 2018(05)
[10]“学科”还是“领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概念的理性解读[J]. 眭依凡,李芳莹.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4)
博士论文
[1]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研究[D]. 于汝霜.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 韩国元.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关系资本、知识共享对知识联盟中合作成效的实证研究[D]. 郝萍.山西财经大学 2017
[2]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对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 秦勤.天津工业大学 2016
[3]河北省高校教师科研合作背景下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 李驰腾.河北大学 2016
[4]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D]. 张伟.湖北大学 2014
[5]基于SEM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动机研究[D]. 于文卓.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6]基于SEM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影响因素研究[D]. 张国营.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7]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 罗蔚.西南交通大学 2012
[8]高校科研团队构建与知识共享研究[D]. 余梦麟.武汉纺织大学 2011
[9]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 张亚晶.大连理工大学 2008
[10]高等学校知识管理:聚焦于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D]. 杨振华.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86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8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