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浙江省三所地方院校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1-06-08 19:37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是指能够同时承担语文、数学及其它部分科目教学的“双科多能”的教师。一般来说,这类教师最适于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近些年来,农村小学教师“表面超编、实际缺岗”、教学任务繁重却又难以胜任多科教学的问题渐趋严重。对此,我国部分省、市开始尝试为农村小学培养“全科教师”。鉴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这一事实,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为各地政府落实相关政策以及完善培养制度提出了要求,促使更多的地方院校参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前培养。然而,面临的困境、质疑的声音以及相关模糊认识等也同时存在。本文试图探明:全科教师的确切内涵是什么?为农村小学培养全科教师意义何在、有无依据、是否可行?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目标如何定位、路径如何选择、课程如何确立与实施?基于学术文献、调研报告以及政策文本的系统梳理,本文探究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意义、价值、学理依据及现实可能性。再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浙江省试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A、B、C三所地方院校,这些院校的教师、全科师范生、已毕业上岗的全科教师,以及部分县市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农村小学教师等五类人群进行访谈...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时代之需引出研究素材
(二)实践探索激发研究兴趣
(三)深入了解发现政策诉求
二、核心概念
(一)农村小学教师培养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三)全科师范生
三、文献综述
(一)研究总体情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国外相关研究
(四)已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路径
第二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认识有误区
(一)“什么学科都教”
(二)“降低了专业水准”
(三)“能解决所有问题”
二、目标较单一
(一)现有目标表述大同小异
(二)不同阶段目标欠缺梯度
(三)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三、课程欠完备
(一)课程结构缺乏整合性
(二)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三)教学实践应用性不强
四、政策不给力
(一)国家对地方特殊性关注不够
(二)政府尚未跟进相应配套制度
(三)地方院校落实政策遭遇阻力
第三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一、实践上的需求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还将长期存在
(二)“撤点并校”后果反证其存在价值
(三)“超编缺岗”现象呼唤全科教师
二、政策上的倡导
(一)国家政策要求培养全科教师
(二)政府鼓励全科培养小学教师
(三)地方院校探索全科教师培养
三、学理上的依据
(一)重温乡村教育思想
(二)吸纳课程整合理论
(三)适应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特征
第四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目标与路径
一、以服务农村小学为目标
(一)地方院校明确服务于农村小学
(二)当地政府协调培养目标的转化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需求与目标对接
二、以关键能力培养为重点
(一)农村生活力
(二)课程整合力
(三)家校沟通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力
三、以“联合培养”为路径
第五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及实施
一、指向全科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方案设计
(二)课程门类设置
(三)课程结构安排
二、走向整合的课程内容
(一)不同学科之间
(二)同一学科内部
(三)相同教材资源
三、“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实施
(一)课堂教学实践
(二)业余实践活动
(三)教育教学实践
四、关注能力提升的课程评价
(一)课程的总体实施
(二)课程实施的路径
(三)评判课程的标准
第六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反思与展望
一、基于反思的政策思考
(一)从硬性指标转为柔性调控
(二)为创新制度保留自主空间
(三)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探寻
二、开放视野下的未来展望
(一)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二)凝练更优的课程整合经验
(三)关注更可持续的职后专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因为有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深度学习”与“自由课堂”之间保持张力[J]. 张权力,杨小微.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7)
[2]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 李介,高岩.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07)
[3]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株洲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纪实[J]. 刘秋泉,吴秀娟,刘祎霞,胡靖. 湖南教育(C版). 2017(05)
[4]河南省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必要性及路径探析[J]. 王艳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5]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思路[J]. 秦玉友,邬志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6]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结构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甘肃省X县的调研[J]. 周晔. 教育研究. 2017(03)
[7]全课程理念下课程整合的校本化实践[J]. 奚一琴.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3)
[8]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J]. 王德福. 社会科学. 2017(03)
[9]“小梅花”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 刘希娅. 教育家. 2017(09)
[10]美国加州全科教学资格认证对我国全科教师管理的启示[J]. 咸富莲.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01)
博士论文
[1]封闭、开放与综合[D]. 陈君.河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美国全科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D]. 苗雪刚.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1”培养模式实施现状研究[D]. 张咏梅.重庆师范大学 2015
[3]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D]. 张然.洛阳师范学院 2015
[4]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政策研究[D]. 王洁玉.广西师范学院 2015
[5]农村全科型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 李俊颖.重庆师范大学 2014
[6]全科型教师培养研究[D]. 黄玉楠.河南大学 2014
[7]我国多科型小学教师课程方案研究[D]. 吴小庆.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印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 顾静.西南大学 2012
[9]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D]. 袁霞.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907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时代之需引出研究素材
(二)实践探索激发研究兴趣
(三)深入了解发现政策诉求
二、核心概念
(一)农村小学教师培养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三)全科师范生
三、文献综述
(一)研究总体情况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国外相关研究
(四)已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路径
第二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认识有误区
(一)“什么学科都教”
(二)“降低了专业水准”
(三)“能解决所有问题”
二、目标较单一
(一)现有目标表述大同小异
(二)不同阶段目标欠缺梯度
(三)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三、课程欠完备
(一)课程结构缺乏整合性
(二)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三)教学实践应用性不强
四、政策不给力
(一)国家对地方特殊性关注不够
(二)政府尚未跟进相应配套制度
(三)地方院校落实政策遭遇阻力
第三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一、实践上的需求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还将长期存在
(二)“撤点并校”后果反证其存在价值
(三)“超编缺岗”现象呼唤全科教师
二、政策上的倡导
(一)国家政策要求培养全科教师
(二)政府鼓励全科培养小学教师
(三)地方院校探索全科教师培养
三、学理上的依据
(一)重温乡村教育思想
(二)吸纳课程整合理论
(三)适应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特征
第四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目标与路径
一、以服务农村小学为目标
(一)地方院校明确服务于农村小学
(二)当地政府协调培养目标的转化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需求与目标对接
二、以关键能力培养为重点
(一)农村生活力
(二)课程整合力
(三)家校沟通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力
三、以“联合培养”为路径
第五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及实施
一、指向全科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方案设计
(二)课程门类设置
(三)课程结构安排
二、走向整合的课程内容
(一)不同学科之间
(二)同一学科内部
(三)相同教材资源
三、“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实施
(一)课堂教学实践
(二)业余实践活动
(三)教育教学实践
四、关注能力提升的课程评价
(一)课程的总体实施
(二)课程实施的路径
(三)评判课程的标准
第六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反思与展望
一、基于反思的政策思考
(一)从硬性指标转为柔性调控
(二)为创新制度保留自主空间
(三)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探寻
二、开放视野下的未来展望
(一)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二)凝练更优的课程整合经验
(三)关注更可持续的职后专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因为有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深度学习”与“自由课堂”之间保持张力[J]. 张权力,杨小微.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7)
[2]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 李介,高岩.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07)
[3]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株洲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纪实[J]. 刘秋泉,吴秀娟,刘祎霞,胡靖. 湖南教育(C版). 2017(05)
[4]河南省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必要性及路径探析[J]. 王艳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5]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思路[J]. 秦玉友,邬志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6]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结构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甘肃省X县的调研[J]. 周晔. 教育研究. 2017(03)
[7]全课程理念下课程整合的校本化实践[J]. 奚一琴.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3)
[8]弹性城市化与接力式进城--理解中国特色城市化模式及其社会机制的一个视角[J]. 王德福. 社会科学. 2017(03)
[9]“小梅花”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 刘希娅. 教育家. 2017(09)
[10]美国加州全科教学资格认证对我国全科教师管理的启示[J]. 咸富莲.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01)
博士论文
[1]封闭、开放与综合[D]. 陈君.河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美国全科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D]. 苗雪刚.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重庆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1”培养模式实施现状研究[D]. 张咏梅.重庆师范大学 2015
[3]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研究[D]. 张然.洛阳师范学院 2015
[4]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的政策研究[D]. 王洁玉.广西师范学院 2015
[5]农村全科型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 李俊颖.重庆师范大学 2014
[6]全科型教师培养研究[D]. 黄玉楠.河南大学 2014
[7]我国多科型小学教师课程方案研究[D]. 吴小庆.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印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 顾静.西南大学 2012
[9]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D]. 袁霞.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9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1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