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19:25
通识教育就其内涵而言,具有整合知识的特质,本质上是一种整合各种社会学习资源的教育,也应被期待为一种可引导学生接触各种知识、与社会脉络相结合,从而有助于学生获得智慧的教育。台湾的大学教育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传统特色,即在教育主管部门智慧与管理下运作的。从学校组织机构到课程类型结构甚至内容,乃至教师薪资与学生学费,皆受教育主管部门的限制。同时,台湾的大学校训或办学宗旨,能在其实际的教育活动规划与课程设计中有显著体现的少之又少。透过前人的研究,以及对台湾一些大学的考察,笔者发现通识教育在推动上的根本困难,其实是和各大学的课程即普遍可见的零碎化的学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台湾高校通识教育面临的另一个结构的限制是大学生一入学就分属于某特定系与班这样的制度。本文针对台湾各大学在通识教育实施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其根本限制与超越这些限制的可能的方向进行探讨,发现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点:高校通识教育发展模式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限制;高校通识教育的目标偏好于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的培养;高校通识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及高校通识教育的“零碎化”和边缘化。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也进行了探讨与摸索...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通识教育概念综述
1.2.2 关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研究
1.2.3 关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研究
1.2.4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1.2.5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比较
第2章 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脉络
2.1 起源阶段(1950-1984)
2.1.1 “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的转型
2.1.2 “通才教育”的延伸
2.2 初始阶段(1984--1994)
2.3 发展阶段(1994至今)
第3章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
3.1 台湾大学
3.2 台湾“清华大学”
3.3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特色评析
3.3.1 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3.3.2 规范、科学、系统地管理通识教育
3.3.3 吸收外国先进授课制度的长处
3.3.4 完善的通识教育评鉴制度
3.3.5 注重学校和学生的主体性
第4章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及成因
4.1 通识教育发展模式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限制
4.2 高校通识教育的目标偏好于难以实现的完美人格
4.3 高校通识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4.4 高校通识教育的“零碎化”与边缘化
第5章 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可能性之探讨
5.1 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前景
5.1.1 无学系边界的层级课程结构的建构
5.1.2 发挥通识教育对社会脉络整合的功能
5.1.3 发挥通识教育对社会资源整合的功能
5.1.4 发挥通识教育的知识触媒和智慧培育功能
5.2 面向未来的、世界的通识教育
5.2.1 增加高阶通识课程,提高国际化程度
5.2.2 全球化通识教育应培养新技能
第6章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通识教育及启示——基于对台湾东南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调研[J]. 神红玉,宋锦刚. 价值工程. 2016(36)
[2]深化通识教育,回归人之本身——论通识教育对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的重要作用[J]. 侯立平. 创意与设计. 2016(03)
[3]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模式[J]. 董宇艳,陈杨,荣文婷. 高校教育管理. 2012(05)
[4]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 张嵘.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5]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 宾静.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J]. 陈萍,柴鸿斌,穆婕. 现代教育管理. 2009(12)
[7]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及其特色[J]. 张德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9)
[8]台湾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 唐娥,傅根生.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9]全球化时代大学人文教育的新方向[J]. 黄俊杰. 教书育人. 2009(21)
[10]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德育之互鉴——以对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认知、定位、开掘为视角[J]. 陈思敏.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239786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通识教育概念综述
1.2.2 关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研究
1.2.3 关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研究
1.2.4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1.2.5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比较
第2章 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脉络
2.1 起源阶段(1950-1984)
2.1.1 “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的转型
2.1.2 “通才教育”的延伸
2.2 初始阶段(1984--1994)
2.3 发展阶段(1994至今)
第3章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
3.1 台湾大学
3.2 台湾“清华大学”
3.3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特色评析
3.3.1 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3.3.2 规范、科学、系统地管理通识教育
3.3.3 吸收外国先进授课制度的长处
3.3.4 完善的通识教育评鉴制度
3.3.5 注重学校和学生的主体性
第4章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及成因
4.1 通识教育发展模式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限制
4.2 高校通识教育的目标偏好于难以实现的完美人格
4.3 高校通识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4.4 高校通识教育的“零碎化”与边缘化
第5章 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可能性之探讨
5.1 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前景
5.1.1 无学系边界的层级课程结构的建构
5.1.2 发挥通识教育对社会脉络整合的功能
5.1.3 发挥通识教育对社会资源整合的功能
5.1.4 发挥通识教育的知识触媒和智慧培育功能
5.2 面向未来的、世界的通识教育
5.2.1 增加高阶通识课程,提高国际化程度
5.2.2 全球化通识教育应培养新技能
第6章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通识教育及启示——基于对台湾东南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调研[J]. 神红玉,宋锦刚. 价值工程. 2016(36)
[2]深化通识教育,回归人之本身——论通识教育对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的重要作用[J]. 侯立平. 创意与设计. 2016(03)
[3]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模式[J]. 董宇艳,陈杨,荣文婷. 高校教育管理. 2012(05)
[4]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 张嵘.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1)
[5]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 宾静.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J]. 陈萍,柴鸿斌,穆婕. 现代教育管理. 2009(12)
[7]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及其特色[J]. 张德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9)
[8]台湾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 唐娥,傅根生.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3)
[9]全球化时代大学人文教育的新方向[J]. 黄俊杰. 教书育人. 2009(21)
[10]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德育之互鉴——以对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认知、定位、开掘为视角[J]. 陈思敏.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239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39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