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传播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06:33
  政治认同作为一种政治态度,是人们接纳、认同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政治认同是维护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团结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各族人民凝聚政治理想与政治价值的重要力量,虽无法直接观察了解,却在人们的实践行为中得以体现。民族地区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视野宽广、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是民族地区多处祖国边陲,是民族之间的现实利益冲突与西方欧美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首选的交汇之地。因此,民族地区大学生强烈的政治认同感不仅关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是维系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纽带。伴随着信息社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从“人找信息”跨越到“信息找人”的时代,因此,从政治传播视角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提升问题进行探索是一个新视角。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心理学、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传播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深入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传播策略,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传播策略研究


研究思路

系统模型图,政治,系统模型,政治认同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图2.1政治传播系统模型图2.2政治认同的传播路径模型2.3政治传播在提升政治认同中的积极作用政治认同作为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认同客体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关乎政治体系的稳定,是巩固政党执政和推进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矗政治传播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它以构建政治合法性为最终目的。因此,政治传播在丰富政治认知、引导社会舆论、强化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2.3.1丰富政治认知,培育政治情感政治认同的建立以对政治体系及运行的了解、认识和判断为基础,但是,政治体系及运行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已经远远超越人们所能获取的直接经验。因此,需要通过获取政治信息来丰富政治认知。在政治传播中,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交互传播为信息及时迅速的扩散提供了条件,也为群众了解和认识现行政治体系及运行提供了便利。通过政治传播活动,使政治体系与公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公众能够通过这座桥梁,深入理性地了解政治体系的组织机构与行为、制度规范和价值理念等,不断提升和丰富公众的政治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对公众进行政治情感的培育,为巩固政权合法性奠定深厚的心理基矗2.3.2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政治信仰

模型图,政治认同,路径,模型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图2.1政治传播系统模型图2.2政治认同的传播路径模型2.3政治传播在提升政治认同中的积极作用政治认同作为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认同客体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关乎政治体系的稳定,是巩固政党执政和推进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矗政治传播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它以构建政治合法性为最终目的。因此,政治传播在丰富政治认知、引导社会舆论、强化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2.3.1丰富政治认知,培育政治情感政治认同的建立以对政治体系及运行的了解、认识和判断为基础,但是,政治体系及运行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已经远远超越人们所能获取的直接经验。因此,需要通过获取政治信息来丰富政治认知。在政治传播中,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交互传播为信息及时迅速的扩散提供了条件,也为群众了解和认识现行政治体系及运行提供了便利。通过政治传播活动,使政治体系与公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公众能够通过这座桥梁,深入理性地了解政治体系的组织机构与行为、制度规范和价值理念等,不断提升和丰富公众的政治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对公众进行政治情感的培育,为巩固政权合法性奠定深厚的心理基矗2.3.2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政治信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政治立场[J]. 李保强.  人民论坛. 2019(25)
[2]视觉赋魅:领导人微视频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J]. 栾轶玫.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05)
[3]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困境和纾解路径[J]. 刘超.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4]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治传播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J]. 刘开华,刘东建.  新闻爱好者. 2018(06)
[5]新媒体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 周训梅.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6]博物馆的政治传播功能释读[J]. 刘燕.  东南文化. 2018(01)
[7]自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研究[J]. 张爱军,刘姝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2)
[8]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方式的改造与重构[J]. 杨冰郁.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9]面向新时代的国家形象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J]. 刘义昆,杨兆祥.  中国出版. 2017(22)
[10]中国共产党革命早期政治传播的内在逻辑与基本经验研究[J]. 施卓君,魏青.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7(05)

博士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 王飞.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 刘贝贝.北京交通大学 2016
[3]乡村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农村政治传播研究[D]. 张毓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 邱杰.中国地质大学 2014
[5]政治传播:台湾选举研究[D]. 何溢诚.复旦大学 2014
[6]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 殷晓元.湖南师范大学 2011
[7]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 张国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 薛中国.吉林大学 2007
[9]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 韩晓峰.吉林大学 2006
[10]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 孔德永.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变动的诉求:政治认同形塑过程中的情感因素[D]. 韩璐.南京大学 2019
[2]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心理机制研究[D]. 刘伟.华东师范大学 2019
[3]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培育研究[D]. 李平.西南科技大学 2019
[4]新媒体政治传播功能研究[D]. 段连敏.辽宁师范大学 2019
[5]大学生基于社交媒体参与政治传播的行为研究[D]. 方双.海南师范大学 2019
[6]人民日报海外版公众号“侠客岛”政治传播特色研究[D]. 高翔.湖南师范大学 2019
[7]政务微信的政治传播价值研究[D]. 张聚强.郑州大学 2018
[8]微博政治传播研究[D]. 周云秋.华中师范大学 2018
[9]“想象的共同体”建构的政治传播路径探究[D]. 史名蕊.东南大学 2018
[10]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 陈功.江西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42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42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