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7 19:15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的程度。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提出将《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种整合要求大学生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自觉地学习。这就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在充分理解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规范分析等方法并联系实际归纳出当前大学法律素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素质并未列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培养内容单薄、培养形式单一、学校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不平衡。面对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边缘化的现状,本文认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法律素质在大学生发展过程之中具有根基性的地位,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过程。因而,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革新高校法律素质培养理念;强化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素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的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的框架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
2.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1.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内涵
2.1.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特征
2.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法制教育取得的成就
2.2.1 高校法制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2.2 高校法制教育的实践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提供了经验
2.2.3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管理系统的法治化
2.3 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2.3.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2.3.2 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重视不足
2.3.3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工作不到位
2.3.4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缺乏对大学生主体的关注
第三章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3.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3.1.1 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价值取向
3.1.2 人与社会发展的同一性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提供了方法论
3.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实化的体现
3.2.1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过程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
3.2.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
第四章 以大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完善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体系
4.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理念
4.1.1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立足点
4.1.2 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内容
4.2 强化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实效
4.2.1 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为重点,促进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素质
4.2.2 以引导学生学习为导向,拓展教学方式
4.2.3 以高校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完善法律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4.2.4 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依托,营造大学生主动提升法律素质的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05方案下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邹开亮.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03)
[2]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J]. 李琼瑶.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浅析[J]. 顾相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02)
[4]论法律信仰的生成机制[J]. 陆艺. 求实. 2010(04)
[5]试论大学生的法制素养及教育对策[J]. 曲丽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4)
[6]缺失与建构:法律意识形态主体性反思[J]. 黄辉. 比较法研究. 2010(02)
[7]对加强大学生五种法律意识教育的思考[J]. 程守梅. 教育与职业. 2010(08)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法制教育工作[J]. 李继辉. 南方论刊. 2010(01)
[9]马克思的“个人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 刘明松. 江汉论坛. 2009(12)
[10]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探析[J]. 宋忠好. 前沿. 2009(12)
硕士论文
[1]武汉市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 王美君.兰州大学 2009
[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 陈非飞.湖南大学 2008
[3]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探析[D]. 杨晨.西南财经大学 2009
[4]关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研究[D]. 申婷.大连海事大学 2008
[5]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D]. 张小燕.山西财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53444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的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的框架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
2.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1.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内涵
2.1.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特征
2.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法制教育取得的成就
2.2.1 高校法制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2.2 高校法制教育的实践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提供了经验
2.2.3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管理系统的法治化
2.3 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2.3.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2.3.2 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重视不足
2.3.3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工作不到位
2.3.4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缺乏对大学生主体的关注
第三章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3.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3.1.1 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价值取向
3.1.2 人与社会发展的同一性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提供了方法论
3.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实化的体现
3.2.1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过程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
3.2.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
第四章 以大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完善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体系
4.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理念
4.1.1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立足点
4.1.2 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内容
4.2 强化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实效
4.2.1 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为重点,促进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素质
4.2.2 以引导学生学习为导向,拓展教学方式
4.2.3 以高校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完善法律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4.2.4 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依托,营造大学生主动提升法律素质的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05方案下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邹开亮.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03)
[2]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J]. 李琼瑶.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浅析[J]. 顾相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02)
[4]论法律信仰的生成机制[J]. 陆艺. 求实. 2010(04)
[5]试论大学生的法制素养及教育对策[J]. 曲丽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4)
[6]缺失与建构:法律意识形态主体性反思[J]. 黄辉. 比较法研究. 2010(02)
[7]对加强大学生五种法律意识教育的思考[J]. 程守梅. 教育与职业. 2010(08)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法制教育工作[J]. 李继辉. 南方论刊. 2010(01)
[9]马克思的“个人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 刘明松. 江汉论坛. 2009(12)
[10]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探析[J]. 宋忠好. 前沿. 2009(12)
硕士论文
[1]武汉市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D]. 王美君.兰州大学 2009
[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 陈非飞.湖南大学 2008
[3]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探析[D]. 杨晨.西南财经大学 2009
[4]关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研究[D]. 申婷.大连海事大学 2008
[5]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D]. 张小燕.山西财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53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5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