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07:17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深化使知识产权产业及相关领域蓬勃发展,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人才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均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地区间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如何针对不同区域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特征,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方案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现有学者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主体的定性分析,从定量角度探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展补充,因此本文以各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数据分析的方式探讨不同类型区域影响因素的差异,并结合因素差异归纳地区现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应优化政策方案。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三螺旋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计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参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政府、产业、高校三类主体进行了分析,从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保障、培养需求及培养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型。运用2013-2017年我国23省知识产权专业招生人数衡量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状况,通过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类型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区...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7年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变化趋势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集区发展成为密集区,重庆由密集区变为次密集区又变为密集区,青海是次密集区和密集区交互变化,江西、广西在稀疏区和次密集区之间波动发展,福建从次密集区变成了稀疏区,这些地区由于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阶段不同,再加上受到教育资源、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分布上存在波动变化。除数据缺失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分布基本上符合上述描述的分布特点。图4-22013-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空间分布资料来源:作者汇总编制4.2区域培养主体差异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石,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不同区域培养状况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搜集整理2013-2017年我国118所高校的招生情况,对各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图4-32017年全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硕招生占比从各省份的本硕占比(见表4-2)更能看出不同地区对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像安徽、福建、黑龙江等地,仅在本科专业下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对于硕博相对高层次的来看并未发布相关招生计划。与这些地区产生明显对比的为北京、湖北二地,本硕的招生分布各占一半,甚至北京硕博人数超过了本科人数,说明这两地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方面更注重于提升人才质量,不局限于对于本科基础知识的教育,在于对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同时以北京、湖北为中心,甘肃、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本科的招生占比达到90%以上,硕博招生相比安徽等地有所提高,将近10%,说明这些地区在北京、湖北的带动下,逐渐重视对于不同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开设硕博专业吸引培育知识产权人才。表4-22013—2017全国不同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级分布地区本科硕博安徽100%-北京44%56%福建100%-甘肃94%6%广东81%19%广西71%29%河北94%6%河南98%2%黑龙江1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科研机构人才流动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对策[J]. 盖敏强,崔旺诚,葛飞. 科技导报. 2019(19)
[2]新时代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卢喆. 教育现代化. 2019(40)
[3]产教融合标尺下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现实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全国108家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证分析[J]. 张淑林,钱亚林,裴旭,李金龙.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3)
[4]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问题与对策[J]. 唐代盛,冯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学科—专业—产业链为视角[J]. 王凯,胡赤弟. 教育研究. 2019(02)
[6]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瓶颈亟待突破[J]. 袁寿其. 劳动保障世界. 2019(04)
[7]知识产权服务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 牛士华,杨娟,许应楠,王慧娟. 特区经济. 2019(01)
[8]“理工+知识产权”高端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 周蓉. 经贸实践. 2018(24)
[9]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差异化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 聂娟,辛士波. 中国软科学. 2018(11)
[10]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合作培养路径[J]. 侯莹,杨登才,朱相宇,张丽. 中国高校科技. 2018(11)
博士论文
[1]区域知识产权政策演变、效应及需求研究[D]. 汪锦.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文化战略研究[D]. 胡神松.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 张心淼.天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文本量化研究[D]. 王宇开.大连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文本分析的知识产权服务政策研究[D]. 洪晨.大连理工大学 2019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 陈玲.西安理工大学 2018
[4]知识产权服务业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廖玲艳.重庆大学 2015
[5]我国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研究[D]. 徐浩.南京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53878
【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7年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变化趋势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集区发展成为密集区,重庆由密集区变为次密集区又变为密集区,青海是次密集区和密集区交互变化,江西、广西在稀疏区和次密集区之间波动发展,福建从次密集区变成了稀疏区,这些地区由于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阶段不同,再加上受到教育资源、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分布上存在波动变化。除数据缺失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分布基本上符合上述描述的分布特点。图4-22013-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空间分布资料来源:作者汇总编制4.2区域培养主体差异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石,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各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不同区域培养状况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搜集整理2013-2017年我国118所高校的招生情况,对各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图4-32017年全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硕招生占比从各省份的本硕占比(见表4-2)更能看出不同地区对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像安徽、福建、黑龙江等地,仅在本科专业下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对于硕博相对高层次的来看并未发布相关招生计划。与这些地区产生明显对比的为北京、湖北二地,本硕的招生分布各占一半,甚至北京硕博人数超过了本科人数,说明这两地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方面更注重于提升人才质量,不局限于对于本科基础知识的教育,在于对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同时以北京、湖北为中心,甘肃、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本科的招生占比达到90%以上,硕博招生相比安徽等地有所提高,将近10%,说明这些地区在北京、湖北的带动下,逐渐重视对于不同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开设硕博专业吸引培育知识产权人才。表4-22013—2017全国不同区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级分布地区本科硕博安徽100%-北京44%56%福建100%-甘肃94%6%广东81%19%广西71%29%河北94%6%河南98%2%黑龙江1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形势下科研机构人才流动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对策[J]. 盖敏强,崔旺诚,葛飞. 科技导报. 2019(19)
[2]新时代高校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卢喆. 教育现代化. 2019(40)
[3]产教融合标尺下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现实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全国108家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证分析[J]. 张淑林,钱亚林,裴旭,李金龙.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3)
[4]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问题与对策[J]. 唐代盛,冯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以学科—专业—产业链为视角[J]. 王凯,胡赤弟. 教育研究. 2019(02)
[6]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瓶颈亟待突破[J]. 袁寿其. 劳动保障世界. 2019(04)
[7]知识产权服务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 牛士华,杨娟,许应楠,王慧娟. 特区经济. 2019(01)
[8]“理工+知识产权”高端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 周蓉. 经贸实践. 2018(24)
[9]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差异化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 聂娟,辛士波. 中国软科学. 2018(11)
[10]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合作培养路径[J]. 侯莹,杨登才,朱相宇,张丽. 中国高校科技. 2018(11)
博士论文
[1]区域知识产权政策演变、效应及需求研究[D]. 汪锦.大连理工大学 2014
[2]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文化战略研究[D]. 胡神松.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 张心淼.天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文本量化研究[D]. 王宇开.大连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文本分析的知识产权服务政策研究[D]. 洪晨.大连理工大学 2019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 陈玲.西安理工大学 2018
[4]知识产权服务业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廖玲艳.重庆大学 2015
[5]我国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研究[D]. 徐浩.南京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53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5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