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工程教育教学新探

发布时间:2021-06-27 22:27
  本文聚焦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跳出学校场景、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分析工程教育教学和学习,引入并分析实践共同体理论之于阐释工程学习的优势,论述实践共同体理论之于工程教育教学的认识价值,并相应提出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工程教育教学新探


工程实践知识向课堂教学活动转化关系

轨迹图,身份,工科,工程


将研究置于宽广的时空,工科大学生的校园经历是其成为工程师的一个前置阶段。传统工程教育模式下,毕业生走向工程的身份是跳跃的,即从学生身份向工程师身份的跳跃,造成了毕业生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双向不满意。传统分析视野中,同一时间内学生和工程人员两个身份难以做到兼顾发展,因为学生参加了校园学习,便无法同时成为工程人员。但如果从实践共同体的视野看,可以打破这两个身份存在的时空冲突。比如学生参与校企间的工程实践共同体,可以为抚平现行教育体制下毕业生到企业工程师之间的身份鸿沟提供基础。为此,以实践共同体理论为工具,可以规划一条大学生成为工程师的身份发展理想轨迹,如图3。参与工程实践共同体的经历是主线,是长时间的,学校阶段的课程学习则是副线,是短时间的。两种经历结合可以产生乘数效应。(四) 丰富了对工程教育资源的认识。

社会学习,成分,共同体


温格认为,实践共同体无处无时不在,我们归属于各类实践共同体,这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它是如此非正式、弥散性的,以至于很少成为我们的显性关注点,但也正是如此,我们对它又是如此熟悉……本书对它进行系统探索,目的是作为思考工具进行提炼,使它更为有用。”实践共同体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的社会理论”[9],包括实践、意义、共同体、身份四个维度,四个维度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支撑的关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温格对几个核心概念作了定义。[10]意义,是讨论我们变革能力的一个角度,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集体,这种变革能力让我们体验生活和世界是有意义的。共同体,是讨论社会结构的一个角度,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我们追求的事业得到界定,我们的参与被认为是胜任力。身份,则是讨论在实践共同体的情境中,学习改变了我们是谁,并创造了个人的演化历史。温格还指出,所谓实践共同体,“并不必然意味着一起出现,有一个明确界定身份小组,或者存在可以看见的社会界限。它意味着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在这个活动系统中,对于他们在干什么,所干的事对他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共同体意味着什么,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理解。”[12]有学者认为,实践共同体有着以下三个显著特点:共同的文化历史传统,相互倚赖的系统,自身及成员的再生产循环。[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工厂:培养适应全球先进制造的卓越人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程教育案例[J]. 张竞,梁喜凤,李孝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2)
[2]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一个质化研究[J]. 李曼丽,胡欣.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03)
[3]论学会应吸收学生会员[J]. 甘景镐.  学会. 1988(02)
[4]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介绍[J]. 沈康乐.  机械开发. 1985(02)



本文编号:3253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53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