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20:32
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能力,在网络学习正在逐渐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的今天,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但是国内外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研究多以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为主,很少考虑对批判性思维气质的影响;第二,多数研究都通过构建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型,缺少具体的策略做指引。以强调协作建构学习与批判性反思对话为核心理念的网络探究社区模型为网络环境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对网络探究社区模型的内涵及批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理论出发,构建了模型各要素及批判性思维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验证了网络探究社区模型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影响的正向作用;其次依据模型的各要素,构建了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的批判性思维气质及技能的培养策略;最后通过对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班级进行两个阶段的实验,进行策略的检验。实验共分两步进行,在实验阶段一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CCTDI)对两个班级策略实施前后进行测量对比,发现策略实施后两个班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整体有所提高,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思想开放性、自...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图
2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运行机制分析122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运行机制分析2.1网络探究社区模型内涵分析作为指导在线教学和混合式学习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模型,网络探究社区模型(CommunityofInquiry,CoI)强调协作建构与批判性对话反思,以批判性探究为实施路径,创造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它为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和工具。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主要着眼于促进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批判性对话的产生以及学习者的批判性反思。模型通过发展社会存在感(Socialpresence)、教学存在感(Teachingpresence)和认知存在(Cognitivepresence)这三个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在线社区核心要素,促进批判性对话和自我反思以实现成功的在线学习,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如图2.1所示。依据网络探究社区模型,成功的在线学习的发生需要经过以下的过程:教师通过设定教学情境,设置学习氛围激活学习者的教学存在感,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在虚拟社区中展示自己,加强社会存在感。教师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及设计促进学习者之间批判性对话的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就在这三个要素的重叠处,这也是一个动态的教育经验产生过程。图2.1:网络探究社区模型学习者对教学存在感的感知来源于教师。为了让学习者获得有价值的在线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和指导。教学存在感
2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运行机制分析15图2.2:实践探究模型学习者实践探究的第一个阶段是触发事件阶段,即:问题的抛出。它反应了学习者批判性探究的起始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从经验中产生的问题或争论点被识别出来。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发起一个触发事件即抛出一个问题,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发挥教师的教学存在感使学习者更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师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触发事件阶段学习者通过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与案例,同时思考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的问题以及其带来的困惑感觉。第二个阶段是探索,通过第一阶段对问题的理解,在探索阶段学习者需要全面地思考问题,在已理解问题的本质的前提下,围绕问题以及困惑开始寻求相关的信息资源和可能的解释,对相关信息进行更全面的探索。学习者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尝试着去解决那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将外部世界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相联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反应的是学习者的内部心里世界与外部环境空间之间的转换。探索阶段的特征是学习者的发问与学习者发散地思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如何让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积极发问讨论,交换意见。第三个阶段是整合,这是学习者通过搜集到的各方信息资源用来构建一个有意义解释或方案的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是一个高度反思的阶段。学习者经过前三个阶段对问题的分析,资源的整理,开始评估自己想法的适切性,学习者再次反思自己的想法,尝试性地整合其他学习者提供的信息,构建潜在答案,第四个阶段是问题解决阶段,学生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活动模型设计研究[J]. 毕景刚,董玉琦,韩颖.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6)
[2]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在线活动设计研究及可视化分析[J]. 冷静,郭日发,侯嫣茹,顾小清.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0)
[3]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2000—2017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吴祥恩,陈晓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2)
[4]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 吴祥恩,陈晓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8)
[5]批判性思维与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的关系[J]. 吴亚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04)
[6]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J]. 夏欢欢,钟秉林. 教育研究. 2017(05)
[7]论临场感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J]. 吴祥恩,陈晓慧,吴靖.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02)
[8]网络学习社区中认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J]. 王靖,董玉琦,孔丽丽,马志强.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8)
[9]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个案研究[J]. 曹传东,赵华新. 中国远程教育. 2016(03)
[10]基于社交媒体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要素与实现机制分析[J]. 唐承鲲,徐明.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6)
博士论文
[1]基于IMMEX-C平台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模型的实践研究[D]. 姚晓红.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 罗清旭.南京师范大学 2002
[3]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 王文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D]. 高俊丽.沈阳师范大学 2019
[2]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郭日发.华东师范大学 2019
[3]在线学习环境中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聂胜欣.西北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网络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研究[D]. 张艳茹.浙江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4319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图
2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运行机制分析122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运行机制分析2.1网络探究社区模型内涵分析作为指导在线教学和混合式学习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模型,网络探究社区模型(CommunityofInquiry,CoI)强调协作建构与批判性对话反思,以批判性探究为实施路径,创造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它为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和工具。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主要着眼于促进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批判性对话的产生以及学习者的批判性反思。模型通过发展社会存在感(Socialpresence)、教学存在感(Teachingpresence)和认知存在(Cognitivepresence)这三个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在线社区核心要素,促进批判性对话和自我反思以实现成功的在线学习,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如图2.1所示。依据网络探究社区模型,成功的在线学习的发生需要经过以下的过程:教师通过设定教学情境,设置学习氛围激活学习者的教学存在感,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在虚拟社区中展示自己,加强社会存在感。教师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及设计促进学习者之间批判性对话的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就在这三个要素的重叠处,这也是一个动态的教育经验产生过程。图2.1:网络探究社区模型学习者对教学存在感的感知来源于教师。为了让学习者获得有价值的在线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和指导。教学存在感
2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运行机制分析15图2.2:实践探究模型学习者实践探究的第一个阶段是触发事件阶段,即:问题的抛出。它反应了学习者批判性探究的起始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从经验中产生的问题或争论点被识别出来。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发起一个触发事件即抛出一个问题,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发挥教师的教学存在感使学习者更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师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触发事件阶段学习者通过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与案例,同时思考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的问题以及其带来的困惑感觉。第二个阶段是探索,通过第一阶段对问题的理解,在探索阶段学习者需要全面地思考问题,在已理解问题的本质的前提下,围绕问题以及困惑开始寻求相关的信息资源和可能的解释,对相关信息进行更全面的探索。学习者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尝试着去解决那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将外部世界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相联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反应的是学习者的内部心里世界与外部环境空间之间的转换。探索阶段的特征是学习者的发问与学习者发散地思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如何让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积极发问讨论,交换意见。第三个阶段是整合,这是学习者通过搜集到的各方信息资源用来构建一个有意义解释或方案的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是一个高度反思的阶段。学习者经过前三个阶段对问题的分析,资源的整理,开始评估自己想法的适切性,学习者再次反思自己的想法,尝试性地整合其他学习者提供的信息,构建潜在答案,第四个阶段是问题解决阶段,学生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活动模型设计研究[J]. 毕景刚,董玉琦,韩颖.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6)
[2]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在线活动设计研究及可视化分析[J]. 冷静,郭日发,侯嫣茹,顾小清. 电化教育研究. 2018(10)
[3]国际在线临场感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2000—2017年WOS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吴祥恩,陈晓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2)
[4]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 吴祥恩,陈晓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8)
[5]批判性思维与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的关系[J]. 吴亚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04)
[6]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J]. 夏欢欢,钟秉林. 教育研究. 2017(05)
[7]论临场感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J]. 吴祥恩,陈晓慧,吴靖.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02)
[8]网络学习社区中认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J]. 王靖,董玉琦,孔丽丽,马志强.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8)
[9]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性交互个案研究[J]. 曹传东,赵华新. 中国远程教育. 2016(03)
[10]基于社交媒体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要素与实现机制分析[J]. 唐承鲲,徐明.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6)
博士论文
[1]基于IMMEX-C平台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模型的实践研究[D]. 姚晓红.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 罗清旭.南京师范大学 2002
[3]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 王文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D]. 高俊丽.沈阳师范大学 2019
[2]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郭日发.华东师范大学 2019
[3]在线学习环境中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聂胜欣.西北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网络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研究[D]. 张艳茹.浙江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4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0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