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10:05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纷纷涌现并进入大众的生活,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传播“微”内容的“微媒体”,已悄然进入大众的生活。近几年,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蓬勃发展,中国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QQ、飞信、微视频等均为代表。信息科技和交流形式的重大进步,不仅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新时代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要求。“微时代”的来临为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下,信息量以几何数量级进行着不可思议的持续增长,新的网络时代特征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复杂多变,传播活动逐步“去中心化”,不再像以往的传播方式那般是从上至下、层层递级的,而是呈现出网状、几何裂变式的结构。“90后”一代生活在“微时代”中,他们十分熟练的利用微媒体来发表简短且富有个性的表述和自我认识,在微媒体中畅所欲言发表自由观点。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微博、微信“垂直式”的传播方式不再受时空所限,使受教育的途径得到极大的延伸,“微时代”改善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和时效性,使学生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在日常生活中即能接受到思政教育。“微时代”的到来,使思政教育脱离传统的课堂说教成为了现实,辅导员开展的思政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本内容说教,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平台来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制作微课来讲授相关课程,通过微语录来向学生倡导社会主义思想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微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大大丰富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但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传播使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辅导员“把关人”的作用被削弱,其“话语主导权”在逐步丧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了功能障碍的地步。辅导员要承受比以往更加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善于把握利用微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减少被动的说教式、填鸭式语言,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正面向上的思想,把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创建和谐正气的校园文化真正当成广大师生共同的任务。新时期的辅导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身能力,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教育模式,迎接“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因此,解读“微时代”的内涵,了解“微时代”的特点,对“微时代”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展开研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课题围绕“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这一题目,首先,对“微时代”的有关背景进行论述,通过对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的研究,奠定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其次,从“微时代”的相关界定和特征着手,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语录”四种微平台来分析当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再次,通过“微时代”对辅导员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归纳“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此指出当前形势下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迫切所需的。最后,对移动终端、“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载体形式的探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策略。高校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不断创新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路经,构建契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加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传播校园文化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扬文化育人功能,是目前高校所必须重视的一项课题,高校应以服务师生、提升校园文化为宗旨,理直气壮地抓好做实。
【关键词】:微时代 辅导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言11-17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3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5
  •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5-17
  • 一、“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17-25
  • (一)“微时代”解读17-19
  • 1.“微时代”的含义17
  • 2.“微时代”的特征17-19
  • (二)“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19-21
  • 1. 传播信息碎片化19-20
  • 2. 覆盖范围扩展化20-21
  • 3. 沟通方式便捷化21
  • (三)“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21-25
  • 1. 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互动21-22
  • 2. 以“微视频”为主的影音传播22-23
  • 3. 以“微语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23-25
  • 二、“微时代”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5-35
  • (一)“微时代”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25-29
  • 1.“微时代”改善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和时效性25-26
  • 2.“微时代”丰富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26-27
  • 3.“微时代”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27-28
  • 4.“微时代”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28-29
  • (二)“微时代”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29-35
  • 1.“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大众性与开放性动摇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主导地位29-31
  • 2.“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弱化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作用31-32
  • 3.“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复杂性增加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32-33
  • 4.“微时代”对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33-35
  • 三、“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35-45
  • (一)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35-38
  • 1. 加强以移动终端为主的传媒平台运用35-36
  • 2. 加强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互动36-37
  • 3. 加强以“微视频”为主的文化传播形式37-38
  • (二)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革新教育观念38-41
  • 1. 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媒介素养38-39
  • 2. 主动占领“微媒体”阵地,提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39-40
  • 3. 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40-41
  • (三)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41-45
  • 1. 加强对学生“微媒体”舆情的监督和引导,提高学生自我规范意识41-42
  • 2. 培养学生骨干力量,借助“微媒体”发挥“传帮带”作用42-43
  • 3.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微平台”传播校园正能量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1
  • 附件51-54
  • 后记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德宜;;“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景仕荣;;微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10期

3 邓怡;;基于微博平台高校增强网络公信力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02期

4 何碧如;何坚茹;叶柏霜;俞林伟;;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20期

5 张珊珊;;论“微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蒲炜;;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J];才智;2011年03期

7 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2期

8 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以新媒体语境为视域[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2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